上学不社交不社交,也许代表着孩子一生都很孤独
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变成人中龙凤。
殊不知,人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舍弃。
比如,有的父母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而有的父母总是喜欢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有所成就。
于是,他们会采用“包办式教育”,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一手包办,让孩子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本领,以至于孩子在长大后的生活中,都很难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这其实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1、限制孩子的天性
不少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强的专注力,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总是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很容易形成“一心二用”的情况,即大脑积木一直停留在原地,缺少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也会很少去思考,习惯性的先思考“哪个才是正确的?”,习惯性的在答案中“看”,不思考,也会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见困难。
2、唠叨、说教
父母对孩子唠叨、说教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在很多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叛逆,不愿意听父母的话,有的时候,甚至会让孩子和父母对着干。
父母的唠叨,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
其实,父母所唠叨的是孩子的错误,是因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也没有建立正确的认知,让孩子更加的反感。所以,有些话,我们不要经常对孩子说。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父母要有正确的认知,要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并不是要孩子听明白你讲什么,而是要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听你说话的内容上,才会听得更多。
给孩子讲故事,就像对孩子进行学习演讲,是父母让孩子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所以,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在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听孩子的表达来了解他在想什么。
听故事是什么?
讲故事是让人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提高孩子对事物的认知。
让孩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事物的看法有个完整的认识。
记得女儿幼儿园有一个特别好的阅读课,在讲故事的时候,经常会先讲一个自己会听懂的, 然后再去讲给家长听。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孩子可以学习到知识,更是如此,孩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了自己的生活、情感、感悟和体会到了很多的知识。
这个时候,孩子才会发现,原来书里是这么有意思的,对自己来说是那么有意义的。
3、养成好习惯,让孩子更加自律
让孩子能够自律的前提下,我们就要养成好的习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到深夜,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孩子刚接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或者是孩子掌握的比较快,那么孩子就会显得比较磨蹭。
实际上,这个时候,家长更加应该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能够自律,这才是帮助孩子走出磨蹭的关键。
孩子的磨蹭,其实大部分是家长用错了方法,家长需要注意
1、学会倾听
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家长在沟通时,不知道如何去听孩子的想法。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去和孩子进行交流。
这样能够让孩子更加的深入的了解到磨蹭的坏处,从而改正他们这种不听话的习惯。
2、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想要避免孩子养成磨蹭的习惯,那么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尽量的做到与孩子一同行动,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将这种坏习惯改掉。
3、利用身边故事
很多孩子不愿意起床穿衣服,可能是因为身边有小朋友在吵架,也可能是想要寻找其他的方式(比如把衣服收起来),在吃饭时、睡觉时都在玩手机。
因此家长不妨可以在睡觉之前的时候,跟孩子进行一场关于这个年龄段的绘本故事,给孩子讲讲其中的道理,帮助孩子在故事中去感知时间、时间的概念,等事情也就慢慢变得不再闹脾气了。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总是“听不进去”,其实家长也是不想管的,当然孩子不想让大人管,不过是因为存在很多的可能性。
1、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觉醒,孩子们更愿意自己做主,而家长往往都会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听自己的话,所以就在一旁”看不惯”孩子的行为。
然而,这个”看不惯”的东西往往能够带来更多的好处,家长们可以通过”嗯、哦、哦、哇、是哦、”咦、”这样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也能让孩子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0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