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听话不上学,到底该怎么办?
对于现阶段的小孩子不上学,我们既要看到孩子对生活态度消极,而且休学,休学后,回到学校的现实生活,我们需要让孩子从对上学这件事情重新开始对待学习,从内心信心,慢慢开始重新开始上学,由内心开始对上学这件事情转变,也需要家长的密切关注,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
1、这里说的好好上学,是指孩子需要从内心去接纳,但是内心是排斥的。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孩子对上学这件事情,从内心去接纳,觉得上学很重要,那么孩子愿意在家里面认真学习吗?孩子回来说要好好学习,是不是能够让家长有机会跟孩子沟通?
我们首先要判断孩子是否接纳了学校的学习,是否接纳孩子在家里学习,是否有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
我们要了解孩子是否接纳孩子在学校上课学习,是否允许孩子去学校上课,是否有像现在这样接纳孩子在家学习的?
是否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是否允许孩子说自己在学校的烦恼,这些,你都可以在孩子反馈中找到答案,只要去看,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症结。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痛苦和无力感,孩子遇到学习的困难时,他自己有更多的困惑,有更多的压力,如果不能够帮助他走出困境,他就会失去信心,厌学的情绪就会加深。
这也是为什么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会觉得孩子的情绪不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对于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孩子的感受会不一样。有些家长可能会因为工作忙,或者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这样的话,就容易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他就不愿意去面对,逃避学习,就会开始出现厌学的心理。
3、受某些负面情绪的影响
孩子的厌学往往与父母的行为有关,如果孩子回到家之后,父母就会对孩子进行指责,还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进行打骂,这会让孩子很受挫。当孩子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展现出来。孩子会感觉到害怕、孤单,觉得父母不关心他,甚至感觉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就会觉得自己是不可爱的。而且,如果孩子回到家之后,父母会对孩子进行指责,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挫败的心理,他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无能。
解决办法:
1、父母要意识到“是孩子的问题”,要尽量满足孩子“想要改变”的需求,并鼓励孩子转换成“我想要用”。比如孩子说我不想练字了,父母可以说“好,你坚持练字吧,我支持你,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
2、父母要引导孩子做好考前准备,合理作息,避免出现“一想到考试就害怕”的现象。
3、培养孩子的自信,对于考前准备不足的孩子来说,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进行心理调节。比如,可以让孩子深呼吸、腹式呼吸、调节情绪、放松身体,或者转换一下紧张的想法,通过做当下的事情来缓解焦虑的情绪。
孩子的焦虑是什么?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一个是自我调节效果。
环境因素,比如孩子的心情、环境氛围、孩子的身体状况等等。
举个例子,在我的孩子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生日会,为了给孩子祝福,父母特地准备了一大袋子送给孩子。
小到孩子身上,大到事情解决之道,大到孩子未来,父母的成长方向是一致的,孩子收获成长过程,同时也会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而小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父母们不能将焦虑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虽然,作为父母也有焦虑的时候,但并不影响孩子。
如果他们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到不安、恐惧、焦虑,甚至自责,这样的情绪不仅仅只是父母自己会感到烦恼,也会影响到孩子,他们往往不会去关注孩子这些感受,更不会去关心孩子真正的需求。
3、用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
允许孩子的行为产生倒退。
有的孩子会发脾气,会反复地说“不”。
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其实也是因为你,他只要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呆着,就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一个人长期的沉默不语,那么这个人的内心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沉默是金”这个成语在中国的家庭中尤其明显,一个长期沉默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喜欢自己。
当然也不会有这种想法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沉默而影响到自己的表现。
这种消极的影响,可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长期生活在父母冷漠的环境里,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消极,并且更加的自卑。
孩子为了要对抗父母,可能会和父母对着干,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行为,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说明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0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