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防沉迷模式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进行了规定,除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每天晚上8点半开始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并确保每周至少花20分钟的游戏时间。
不过,这份规则的制定还需要游戏厂商来控制。
根据腾讯游戏介绍,这次的“防沉迷系统”是针对腾讯,让未成年人上线“限时令”,只要玩家累计在线时间达到1.5小时即可。
面对不断升级的防沉迷系统,不少未成年人“号啕大哭”,通过“小号”进行游戏。
此前有媒体报道,家住浙江杭州的虞先生称自己卡里少了7.5万元,查了消费记录才发现有200多笔游戏充值支出,一经盘问原来是自己年仅13岁儿子消费充值的。之前,每次儿子让他扫脸都会配合。
沉迷网游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易建波:
网络游戏带来的利弊多方面的,主要来自家庭关系和教育方式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是普遍现象,其次,未成年人由于本身的自制力不足,也会利用游戏里的心理因素,以及是否有能力强大匹配到自己的游戏受众。如果没有人监管,在未成年人游戏市场上一度充满了野蛮生长的声音,这种声音就会越来越少。现在,手游和社交网络已成为了未成年人的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目前应该怎么办?华中师范大学附近的博士生导师纷纷建言献策,希望能够呼吁游戏企业应该向专业人员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的管理,而不是把所有人上网都交给社会公安调教。
《中国互联网之父》杂志社所有专家和教育专家教授们都对此深表赞同。他们从教育研究、心理学的角度,指出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与父母、监护人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关系。
就在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该规定在日常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目前的家长来讲,如果想要彻底禁止孩子使用手机,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让孩子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禁止他们使用手机。
第二、要让孩子们明白,对于现在的手机,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迷失在无聊的“垃圾快乐”中,而是帮助孩子们找到更多真实的乐趣,发现真实的自我。
总之,让孩子远离手机,我建议这4件事要做到
1、堵不如疏,把手机当成“好朋友”
在“好朋友”的孩子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交集。有的孩子,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孩子,只会用一种说教的口气对家长说教。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朋友之间是平等的,你可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朋友,但是,选择朋友的理由要从“朋友”这个角度来说。
比如,孩子可以选择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帮助别人的朋友;
可以选择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打架斗殴的朋友,因为这个朋友的行为,就是他的朋友;
可以选择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打架斗殴的朋友,因为这个朋友的人品,而导致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打架斗殴的坏孩子。
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承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小时候有些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动手打骂,那么孩子可能真的就像你说的那样,成为一个“窝囊废”了。
那么,这其实就是我们对孩子的不尊重,对孩子的不理解。
为什么不尊重他人?
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的生命周期,孩子的发展,这个阶段过去了就好了,也就是说,孩子的人生还未过去,他还不能确定,他的人生还没开始。
但是我们对孩子的不尊重,真的是不经意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却有意义。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
2~3岁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英语中有个专门的词——“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两岁。
不管是喂饭、穿衣还是洗脸刷牙,孩子都鬼哭狼嚎,稍有不满意就摔东西,撒泼打滚。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能在孩子2岁时,感受到这样的烦恼。
那为什么孩子2岁的时候会变得如此之大呢?
原来,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了第二叛逆期,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发展,独立意识增强。
喜欢说不,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半左右,什么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而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你带他去商场玩玩具店,他看到一件玩具店,就要买,不买就哭。
而有的妈妈说他的孩子脾气很坏,没有耐心,经常和妈妈对着干,喜欢对着来节奏非常大的玩具店打人,这其实都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如果一个宝宝自我意识发展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严重的情绪,甚至是破坏性行为。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