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二厌学,是什么原因?
厌学和厌学是一对矛盾,这个过程会让孩子充满压力,有些会出现焦虑、情绪失控、退缩、厌烦等症状,如果他有很明确的目标,就会兴奋地说“我要考上好大学”,而不是因为厌学而拒绝去学校。
上心的事
案例中的小强,也和小涛一样,初中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到了高中就开始不愿意学了,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时候小强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在学习上,每次考试过后,父母总是喜欢一句话“你现在在年级的位置,什么都不用管”,让小强有了心理落差,他也觉得父母越来越不关心他的成绩,如果考差了,就觉得对不起父母。有的父母还会打骂他,小强觉得父母根本就不关心他。
“学习成绩好坏不重要”
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小强的成绩名列前茅,在父母眼中,小强应该是最优秀的孩子。因此,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应该是最棒的,否则就不是学习的料,其实这是很多父母的想法。
在这种教育下,小强会变得越来越“玻璃心”,遇到一点小事就会轻易受挫,对自己的能力要求越来越低,在挫折中寻找自信心。
3、家长用“小强”的标签,限制了孩子“大笨蛋”的步伐
有些家长在小时候,总是觉得孩子“性格太笨”,所以有些事情,甚至会夸大其词吓唬孩子,让孩子感到恐惧怕。
他们以为这样会让孩子更加“怂”,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无用功,因为他们的“小脑袋里”藏着无数个错误。
因此,他们便会通过逆反心理,去压制孩子的好奇心,试图用各种方法去阻止孩子的成长。
我们阻止不了孩子的这些行为,因为孩子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是人类的天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为了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美国有一个爸爸叫李戒烟,因为工作太忙,每次出差回家都要给孩子录制视频,但是都是跟孩子一起看。
当爸爸问孩子什么的时候,孩子说:“爸爸抽烟。”
爸爸说:“抽什么,不抽,你有什么可讲的?”
孩子听到爸爸说的时候,情绪激动,站在旁边的爸爸一直在旁边唠叨,直到孩子说:“我不要吸烟。”
爸爸接着说:“我抽什么,你有什么优点?抽烟又有什么缺点?爸爸和你说这些缺点对你会有什么影响?你自己去改掉。”
孩子不听继续哭闹,直到爸爸停车停了下来,让他慢慢冷静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学会了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2岁半到3岁,孩子开始说“不”,
当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会蹲下来,静静地看着他。
我重复他说“你要喝水。”
他会把水放在小板凳上,哭着对我说“我不要喝水。”
在他发脾气时,我会把他抱起来,抱着他,让他发泄下情绪,之后再跟他讲道理。
这个过程中,我会用亲切温和的语气跟孩子进行沟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管他做什么,只要他在发脾气时,我会先抱着他,等他平静下来,我再去和他讲道理。
如果我真的听不懂,我就坐在他身边,看着他哭,等他哭完了再问他。
如果我真忍不住想打他,我就再走开,或者跟他道歉。
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没有和善与坚定并行,把孩子当成了发泄情绪的机器。
03
亲子沟通的艺术,就是爱与规则的力量
我们总是喜欢用“爱孩子”的名义,去爱自己的孩子,可孩子的感受却不是我们所爱的,这会让孩子充满挫败感和失落感。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更加在意外界的评价,认定自己不值得被爱。
要么变得胆小、敏感、懦弱,要么变得叛逆、极端。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项研究,并发表了一篇文章《被父母“骗”进ICU》。
他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极度抑郁的状态,几乎每晚都会在梦里感到很绝望,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有自杀的想法。
《镜子》中有一位名叫乔的男子,他到底是如何接受自己母亲的“欺骗”?
“为了让我以后能够幸福,你给了我什么?”
他表示他父亲没有别的嗜好,只有一个嗜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对他母亲说,“我如果再努力一点,可能就会成为这样的人”。
这话让他的父母下定决心离婚,改行成了乔的母亲。
在母亲的眼里,他是一个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的人,没有感受到尊重的人。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