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厌学怎么办
孩子开学几周,本来成绩不错的,现在天天过着愁眉苦脸的生活,学习状态直线下降,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家长很是发愁,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呢?
一说到孩子的学习就头疼,但很多家长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又提上来,但不知道怎么办,这位妈妈的困惑其实是很多家长的困惑。
“我的孩子原来很爱学习的,自从上了初中,就很贪玩,成绩也很不理想,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每天就是抱着手机刷抖音,睡觉前也要看一小时的手机才肯睡觉,作业经常拖到凌晨2点才能完成,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强求孩子、强制要求孩子学习,孩子就会反抗,甚至以不上学来对抗,而且一旦家长要求孩子学习,孩子就会情绪崩溃,大哭大闹,怎么哄都不听,后来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说:“一种是易激惹,一种是脆弱敏感,一种是过度焦虑。”
“父母的高期待和高期待成为压力事情的导火索,促使孩子迸发出无限的潜能。”
父母高期待、高要求,高期待,孩子因压力产生负面情绪,可能会做出更极端的行为,比如自残自杀。
你以为孩子是无心学习,故意跟父母对着干,对他的痛苦表示抗拒,殊不知,他早已不堪重负。
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延伸,孩子因为压力大选择自杀,家长认为都是孩子的错。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觉得都是孩子的错,对孩子大吼大叫,殴打,拿衣架子打,这些都是最为直接的不接纳行为。
这样的行为,其实就是在给孩子挖的坑,越打越深,最后导致孩子用自杀的方式反抗。
03
家长不要太焦虑,自己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
《小欢喜》中,英子就是一个很“鸡血”的孩子。
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会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唱歌跳舞,是个阳光灿烂的小姑娘。
看到孩子的兴趣爱好,是父母的救星,可是在父母眼中,什么是兴趣?就是不务正业,没什么出息。
这种想法很让人无奈。
同事兼邻居的家长,能接受孩子的平庸,从侧面说明自己的态度,开明,负责,不焦虑,不强迫。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够优秀,是父母太过于焦虑。
过度焦虑,会传递给孩子的心理,比任何事情都要强。
在父母眼里,分数代表一切。
更加强调学习成绩,会放大孩子的痛苦,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压力。
让孩子对成绩,失去兴趣,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变得讨厌。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父母不懂得如何跟孩子沟通,误以为自己是对的。
其实,我一直在说这个观点,
我所说的“应该”,
不是父母认为的“正确”,而是“我认为对的”。
这种“应该”,看上去是父母的一种管理,实际上,就是父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了孩子。
这样一来,孩子便没有机会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也就很难获得自我价值感。
一个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他会失去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看见。
而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孩子,他的生命力就很难运作,很难从学习中找到自我价值。
他们会下意识地讨好父母,因为他们害怕父母生气,害怕自己被父母批评,害怕父母的负面情绪让他们难过,所以只能顺从父母,成为讨好型人格。
而另一个男孩则是因为看到父母经常吵架,他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才有这些负面情绪。
所以当孩子内心处于负面情绪的时候,他首先会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对外交流。
02 为什么会这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TED演讲中说:“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当他启动所有的能量,去做这个事情时,他的身边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
但很多时候,父母的言行,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烙印。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如此,才能够缓解孩子情绪的不稳定,才能避免他们在负面情绪中做出一些错误的举动。
03 如何才能让孩子少玩手机
图片来自网络
1、 以身作则
孩子最开始对手机有好奇心,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
如果父母本身沉迷于手机,那么孩子就会对手机产生好奇,他们会对手机里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手机的渴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看书、做游戏、讲故事。当父母在手机中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陪伴的质量越来越低,孩子们对手机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因此,想要孩子少玩手机,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