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耽误上学,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说明孩子的自觉性很强,自己规定好,也知道在什么时间内不能玩游戏。但是这样的方式,孩子不听,家长也不认为,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玩游戏的管理也比较简单粗暴。
家长想要和孩子“约法三章”,就一定要了解孩子玩游戏的目的是什么,根据孩子的想法和兴趣,和孩子做好约定。
1.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家长要分清楚游戏是用来放松,还是因为健康的原因,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享受快乐。
2.如果孩子的自制力很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手机上做一些练习,引导孩子通过游戏锻炼自控能力。
3.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让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律,并不是一味的沉迷于游戏之中。
《少年说》里,小学生叶子健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说:“小时候,我不愿意学习,因为学习太苦太累,直到我高中毕业,我才发现学习的苦就不苦了,不需要再去吃学习的苦。”
所以,吃苦的本质,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孩子是否能在吃苦中得到成长。
父母如果不懂得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一味地让孩子享受吃苦,也不懂得引导孩子建立自我管理。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变成“巨婴”,遇到困难、遇到麻烦非但不自己去解决,而是依赖父母、老师,甚至啃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让孩子落后于同龄人,懂得放手,让孩子从基本的生活独立能力开始,让孩子独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懒”的寒冬,孩子就能学会独立,懂得自律。
想让孩子有自律,父母先要自律。
自律的父母,孩子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02
《少年说》中的小学生叶子健,在开学第一天就因为不想上学,在父母的强迫下,躲在家里装病。
妈妈看到他不愿去上学,也不问缘由,就一顿骂:
“你为什么不想上学?小小年纪就知道要好好学习,你真让我失望。”
他委屈地哭了,说自己压力大,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要成为爸妈那样的人。
然而,他的一句话却被父母牢牢记在心里,他只能用不上学来逃避现实。
父母看到他那充满怨恨的眼神,觉得他是一事无成,完全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终于等到孩子有一天,他们再也不想去上学,他们才发现孩子已经病了。
万幸的是,这位母亲后来意识到孩子的心理有问题,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师开听完后,立刻对这位母亲说:
“你的孩子为什么要退学?是什么原因让孩子退学?”
母亲说:
“我和他爸都是名校毕业,没怎么管过他,导致他成绩不好,不思进取,整天在外面惹是生非,好吃懒做,玩耍打闹,完全就是被社会毒打死读,混在一起,一辈子也要受其毒打。”
但这位母亲显然不相信医生的诊断,自行给孩子办理了休学。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对母亲的极度不满,是母亲对孩子的放任自流,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有句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
而这位母亲的做法,就让事情的发展走向走向失控。
02
为什么孩子会有“开学恐惧症”
除了生理因素,孩子“开学恐惧症”的原因,也跟家庭有关系。
英国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孩子应该能理解父母的感受,并表现出他们与成人的行为不一致,包括他们的愿望、要求和规则。”
有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听到孩子说“我想上学”时,就会马上暴跳如雷,觉得孩子是在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只要孩子不想上学,就开始软硬兼施地讲道理,威逼利诱。
这些父母的出发点基本上是好的,觉得上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但是在“厌学”的情绪中,孩子的痛苦和捶胸顿足的父母都觉得是对孩子好,这种情况并不是厌学的第一反应。
第二反应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了指责,认为孩子不上进、不努力、不争气。
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多家长表示很是“无计可施”,甚至还有家长表示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给孩子补课,但收效甚微,甚至还对孩子产生了不信任。
其实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成绩不好就是没有付出那么多的努力,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
于是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都会采用比较激进的方法,希望孩子能够有所提高。但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逐步上升的,只要孩子的成绩一直原地踏步,就很有可能落后,但是努力却没有得到最起码的进步。
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必须先做好这3件事
1.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发现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上面,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注意力总是不能有效的集中,没有办法集中自己的行为,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乏味。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5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