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孩的教育理念(教育男孩避免三大误区)
“你要是个女孩也就算了……”
孩子学习?对于所有的家长来,最关心就是孩子的学习,对吧?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呢?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哪些?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有22条之多,家长你了解几条呢?
虽然许多父母不愿承认,但咱们在教育孩子时,确实常常受到传统习俗、文化和刻板印象的影响。特别是那些经过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关于教育男孩的“俗语”,无论是否正确、是否片面,却形成了咱们内心笃定的育儿观。
遗憾的是,如果您真的照着这些“俗语”来教育男孩,不但难以教出坚韧、自信的好男儿,反而可能害了孩子一生。
男儿有泪不轻弹
男孩哭泣时,有多少父母曾经跟孩子讲过这句话?
在传统观念里,女孩子哭一哭倒也无所谓,男孩子如果哭了,则会被解读为娇气和懦弱。
因此许多男孩从小就被告诫:不能哭。
不少家长认为,教会男孩不哭,是在培养他们的刚强性格,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挫折教育。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无助于培养男孩的坚强,反而容易让他们变得脆弱、冲动、暴躁。
这是因为,当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能通过哭泣来释放,悲伤和愤怒就会与当时的种种情景、感受混成一团形成情绪记忆。当孩子未来再次遇到类似的感受、情景时,当时的情绪则可能成倍爆发。
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些爸爸平时温和有礼,但是却可能因为某件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暴怒,甚至失去理智。这很可能跟他们童年时,有个苛刻、控制、又不许哭的父母有关。
不少妈妈抱怨,随着儿子渐渐长大,随便一句话都可能点燃孩子的暴躁情绪,这也很可能是因为您的“那句话”或者“那个神态”,勾起了孩子小时候的情绪记忆。
就如弗洛伊德说的那样:凡是被压抑的都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展现出来。
那么,当儿子忍不住哭泣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不妨把这句“男儿有泪不轻弹”做个修正:
1、告诉男孩,如果想哭就哭吧,我会一直陪着你。
哭泣并不代表软弱,相反,这是孩子“自我疗愈”的方式。眼泪不但可以排毒、降低孩子的压力激素水平。
更重要的是,哭泣在帮助孩子释放掉负面情绪之后,让孩子得以理性地看待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得到成长,提高了孩子的情商和逆商。
2、你长大了,哭泣可以分场合。
当孩子到了五六岁,自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可以让孩子学着分场合。可以哭,但是咱们可以忍到回家以后再哭。这样既无损孩子的“男子气概”,在尽可能不影响到别人的前提下,也释放了情绪和压力。
棍棒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有多少家长认为,要教好男孩,必须得靠打?
甚至不少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在家里受过足够的委屈、足够的棍棒,他才能够在以后经得住社会的毒打……
因为害怕“慈母多败儿”,多少父母甚至不敢表达对孩子的爱,总是摆出严肃、权威的姿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孝子”?
但事实上,教育男孩远比“打一顿”要复杂多了——如果“打一顿”就能养好男孩,还要教育专家干嘛?
更糟糕的是,棍棒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破坏亲子关系那样简单。
首先,挨打的孩子会变笨。
心理学家默里·施特劳斯跟踪调查了800多名儿童后发现,那些从未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智商平均分要比常遭受父母打骂的孩子高出5分。
在之后对32个国家、超过1.7万名大学生的研究也显示:当一个国家打孩子的家长比例越高,其国民平均智商就越低。
而脑神经学家则通过对大脑构造的观察证实了这一研究:那些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右图),大脑影响中的黑色区域更多,代表了他们的脑容量更小。
其次,棍棒下的孩子情商低
每次父母打骂孩子的时候,都在告诉孩子,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也将成为孩子的处事方式,他们遇到人与人之间的麻烦时,会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会使用更高级的沟通和逻辑思维能力,更不懂得控制情绪。
有些孩子成年后甚至会殴打已经年迈的父母,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多么恨自己的父母,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意见。
最后,棍棒下的孩子更加自卑、脆弱
尽管许多父母打孩子的初衷是让他们更坚强,但事实上,打骂往往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和无助。
曾有位网友希望证明“棍棒教育”的合理,特别指出:“我就是从小挨打,而且特别感谢父母!因为我小时候真的管不住自己,现在也是管不住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要不是小时候父母严管,还不知道成什么样呢!”
然而,这位网友恰恰向我们展示了“棍棒教育”带给孩子的负面认知,并一直影响到孩子成年:为了合理化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孩子不得不说服自己,父母打我是因为“我没用”,我就是个“管不住自己”的人。
看到这里,咱们是否需要反思,咱们的教育究竟是要让孩子觉得“没我们不行”?还是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拥有足够的力量披荆斩棘?
因此,让我们也“修正”一下这句“棍棒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孩子可以惩罚,但是不要用暴力的手段和语言。
我们需要记住一件事,惩罚不等于报复。我们希望通过负面反馈,让孩子避免错误再次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教育孩子必须让他难受。
更安全的惩罚,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剥夺孩子的某种权利。比如,我常用“明天我来管时间”,来惩罚孩子——如果你不能按照咱们的约定时间完成所有的作业,那么,明天的时间安排就要听妈妈的。
除了这种方式,针对男孩的调皮、坐不住、作业拖拉等等问题,还有许多灵活、智慧的教育方式,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参考我的专栏《帮男孩开窍的家庭训练法》。
生当为人杰
我们总是期待男孩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成为人中龙凤。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现在咱们鼓励学生当元帅的宣传太多了,好好当士兵的宣传倒是不太多。实际上,像咱这样的人,一辈子注定当士兵。教育局长是个啥?不也是个士兵吗?……”
许多男孩子,特别是聪明的男孩子常常被寄予厚望,父母希望他们能够光耀门楣,一代更比一代强,至少也要保住不掉阶层。
但这些,其实反而成了孩子学业中的“杂念”。
这让许多优秀的孩子却特别脆弱,一旦出现成绩波动,或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眼看自己要从“人中龙凤”的榜单上掉下来,就开始焦虑不安。
越是不安,越是学不进去,表现也就越差,孩子就越觉得无助和气馁。这些孩子最容易出现厌学、自伤的情况。
我们希望男孩子志存高远当然没错,但咱们需要把“人杰”的概念放得更开阔长远。
孩子应该有更高远的目标,而不是盯着“物质享受”不放。一个“为祖国科技进步”读书的孩子,是不会因为一时的成败而灰心丧气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杰”。
为了培养孩子的高远志向,跟孩子一起读传记、学伟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让孩子想想作为榜样的伟人们会怎么做?能够帮助孩子度过难关——这也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