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的原因(儿童沉迷网络)
当下手机最热门的是什么?想必不少人会异口同声的喊出来——短视频。没错,如今短视频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尤其是VLOG的盛行,更是将短视频推至风口浪尖上,再加上各种五花八门的短视频APP,成了人们闲余时间打发时间的神器,家长们也纷纷被短视频所吸引。有的家长在地铁上刷短视频的,有的家长在吃饭时刷短视频的,甚至坐在马桶上的两分钟也要刷短视频,然而如果这些家长抬头看看自己孩子的话,会发现孩子也沉溺在刷短视频中不能自拔。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所有的父母们,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厌学,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可以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要指导方案,从孩子的心理建设,到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的引导,都会有具体的指导步骤。
有个宝妈前段时间说孩子早晨总是起不来,明明晚上睡觉很早,早晨硬是十一二点吃饭的时候才起来,后来发现孩子虽然睡得早,但并没有睡觉,而是猫在被窝里刷短视频,一晚就到凌晨一两点,难怪早晨起不来。
其实有不少家长都要类似的困扰,虽然在今年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14余款短视频APP加入了青少年防沉迷模式,然而这对于孩子限制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大,甚至有些孩子干脆以父母的身份证注册,到时候防沉迷又成了摆设,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孩子刷短视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很容易学习短视频上不少危险的行为。比如在之前很火的门上粘胶带的视频,不少人纷纷跟风模仿,其中也有这么一个小男孩用这种方式恶作剧自己6岁的弟弟,然而结果不仅不搞笑,反而令人痛心,因为这个男孩的恶作剧,直接导致弟弟下巴被缝了10针,牙齿损伤,这种伤疤将会永远伴随着他成长。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本来就是用来搞笑的视频,家长不管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模仿,怎么能怪短视频呢?然而实际上这种行为成年人都跟风模仿,更何况是小孩子呢?之前曾有男子模仿某音,用自己碗里的蔬菜换别人碗里的肉,甚至是自己在没有经过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做主,最终导致两桌人打了起来;再比如有几个男人效仿某音搭讪女生,被女生拒绝后发怒殴打女生,这样的行为都不在少数。连成年人都跟风模仿的行为,又如何能保证孩子不会这样去做呢?
除了孩子容易模仿短视频上的危险行为之外,部分短视频扭曲的价值观也会给孩子带来严重影响。在去年的时候,“鬼火”少年、社会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流行,不少孩子纷纷效仿,明明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却自诩“社会人”一枚,更是在标题上打出“求约”等字样想要上热门。明明是正在需要汲取知识的年龄,却在短视频上找“男朋友”、“女朋友”,而且这种热门至上、粉丝数量至上的方式容易导致孩子变得急功近利,对于需要长时间学习才能有成就的途径变得毫无耐心,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上学的孩子不愿意在学校好好学习,而是一有时间就拍短视频。
短视频是留守儿童的重灾区,许多留守儿童沉迷于短视频,对学习丝毫不放在心上,平时就是模仿短视频里面的人跳社会摇、演段子等等,他们往往沉迷于网络世界,沉迷于自己粉丝数的增长,不少孩子在小学或者初中毕业之后就不上学了,一心想着去看看短视频中外面的世界。
这些孩子一心想着成为网红,因为在孩子们心中,网红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而且成了网红就可以赚很多钱,从而能够改变现在这种生活。正是因为孩子们的这种想法,导致一个个在短视频上消磨时间,对读书不屑一顾,懒于学习,只想着有一朝成为网红,而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会导致孩子视野变得很窄,在今后生活中也很难有所改变。
缺乏时间观念也是长期刷短视频的后遗症,成年人都无法掌控刷短视频的时间,更不用说小孩子了,一些成年人在休息的时候刷短视频,一玩就到了晚上,饭都忘记吃,孩子同样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心里想着看一会儿就写作业,然而等反应过来的时候都已经晚上了。虽然一则短视频仅仅只有三四分钟甚至更短,然而当注意力全部放在短视频上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三四个小时过去了。
在现代生活,一些父母都忙于工作,又为了能与孩子联系,会在家里给孩子放一部手机,这样就能了解孩子情况了。然而正是因为这一部手机,让孩子明明想要写作业,却因为自知力不够拿起手机刷短视频。有个朋友说,自己有次出门买菜,让孩子在这段时间内把作业写完,回来一起洗菜,结果在外面买完菜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只写了三四道题,一问才知道孩子有道题不会,本来是上网找答案的,结果看了一会儿视频后忘记了时间,等她敲门才反应过来还有作业没写。
短视频永远是看不完的,人们怀着猎奇和新鲜的心理去看短视频,却不自觉陷入其中。孩子也是如此,孩子想要看别人的生活方式和有趣的事情,然而不知不觉却在荒废着自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短视频对孩子意志消磨的副作用,孩子看短视频过久的话,会变得懒散、不想学习,总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几十万、几百万粉丝的大网红,到时候不用念书也能赚大钱,正是这种稚嫩的想法最终葬送了孩子的下半生。
为了能让孩子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家长要么不要让孩子接触手机,要么在孩子使用手机的时候,要监督孩子正确使用,不如可以在一些能学到知识的APP上看科普视频,看一些高校老师讲题等等,但绝对不能在看一些无意义、无营养的视频。家长们在希望平台加大力度监管的同时,自己也要多用心才行,不能把自己孩子成长的重任交给别人,毕竟自己才是孩子真正的监护人。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