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学自主能力(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十大策略)
“自主学习能力”从未像现在一样被广大的家长们所认同。
孩子学习?对于所有的家长来,最关心就是孩子的学习,对吧?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呢?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哪些?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有22条之多,家长你了解几条呢?
尽管在过去我们也都会认为这个能力很重要,但经历过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检验之后,无数家长切身体会到了孩子有这个能力和没有这个能力差异,毫不客气地讲,孩子如果在这方面存在不足的话,真的能给家长带来无尽暴击……
一位网友发了一个视频,视频统计了孩子9分钟自学的状态。
1、认真学习环节,用时16秒。
2、敲击墙壁环节,用时10秒。
3、摇门力量训练环节,用时1分31秒
4、继续学习环节,用时1分21秒
5、哼唱环节,用时1分30秒
6、继续学习环节,用时51秒。
7、思想遨游环节,用时42秒。
8、肢体运动环节,用时1分38秒。
9,沉思环节,用时9秒。
10、终于做出了终极抉择——上厕所。
最后网友统计了这9分钟孩子学习的时间分配……
看过视频能忍住不笑的家长我不敢保证一定没有,但是我绝对相信会有无数家长表示家里也有同款。
其实自主学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去做。
这里我就分享一下我对这个能力培养的一点心得,都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总结,希望能够给各位受此困扰的家长带来一些帮助。
1、从保护好好奇心开始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任何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都会对几乎所有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包括“学习”在内其实也是一样的。
我有朋友有一次跟我分享了一个视频,才两岁的二宝看到姐姐每天在那里认真学习,自己也开始模仿着姐姐拿着书和笔在边上老老实实坐着“装模作样”去“学习”,你能说是二宝好学吗?与其说好学不如说好奇会更准确一些。
其实包括我们在内,在初期接触“学习”这件事情的时候都是感觉很奇妙的。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外部的影响,比如因为学习的质量尤其是成绩的高低等影响了我们在学习中的体验感,甚至慢慢地学习竟然成为了我们不快乐的原点,所以导致了很多孩子不知不觉中就开始排斥、抵制学习了……
举个学英语的例子:
如果我们给孩子学英语的初期是通过绘本、动画、角色扮演、配音模仿以及借助一些教具的方式进行的纯语言学习的模式,大多数的孩子是不太可能排斥的,而且可能还会很好奇为什么会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自己知道很多的、学会很多。
但是如果我们开始引入“考核”,开始要求他们去“背诵”,并且会因为他们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而给予他们一些惩罚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慢慢因为讨厌被惩罚而去迁怒于英语学习这件事情。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们还没等到上学他们的很多好奇心就因为我们的各种干预、引导而被终结了。
比如当下非常普遍的“超前教育”。
孩子们没上学之前就要学很多的上学之后才会学的内容,其实本来是没太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很多家长把这件事情变得功利化了——大人们往往更容易注重的是学习的成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这就使得很多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地“厌学”了。
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还太小,还没有足够能力跟父母们“对抗”,所以一直会压抑这种负面情绪,直到他们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进入“叛逆期”之后,这种负能量的东西就会完全释放出来。
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你的起步比较早,比如孩子还没上学,比如孩子还只是低年级,那么一定要尽量去减少那些孩子因为学习效果不佳而给予他们的负面影响。
例如孩子成绩不好这件事情已经是客观的事实了,它不会因为我们的火气是否够大,不会因为我们是不是要给孩子一顿惩戒就能够马上改变的。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觉得“痛”,那么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这件事情。
但如果我们采取的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呢?
比如就是告诉孩子尽管成绩不好,但是我们看到了你的努力,而且我们相信在我们一起努力下我们一定会追上去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还需要做一些改进……然后也让孩子自己去参与其中的分析,找找哪些改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诸如此类的积极态度是非常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的,而且会让他们越来越相信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是不会痛苦的,因为有太多的方法、办法可以提高,关键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去找、去想。
而解决问题本身其实就是“好奇心”的实践过程。
2、创造“需要”
“自我决定理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孩子的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相信都经历过自己把道理都讲烂了而且孩子也承认我们说的有道理,但是他们却还是依旧是老样子,并未因此而做出改变。好点的可能也就是三分钟热血,改了没多久就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
这真的不能怪孩子。
因为这些“道理”包括“方法”的背后其实是我们在满足我们“需要”“需求”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而并不是从孩子角度——所谓的“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角度其实往往也是一种强加行为。
对孩子来说他们自己能够去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前提是他们真的觉得自己有这样做的需要,即他们的行为是有动机的。
如果学习这件事情不是他们最需要的会怎样呢?
上面的那个截图中孩子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学习这件事最起码在当时不是他认为自己最需要的,所以即便是逼着他去学了,如果没有监督也约束,那么他一定很难专注起来。
但是如果能够让他主动意识到自己应该学呢?
那么就会变成了你去阻止、影响他学习的时候他反而会想各种办法去学……
比如这个春节我就见过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真的是学进去了那种,父母天天唠叨的不是让孩子学习,而是想各种办法要带孩子出去活动一下或者是去拜年什么的,但往往都被孩子以影响学习给拒绝了。
而在这之前我有一个朋友看孩子学得挺辛苦,于是就给孩子手机,并且还把一些很多学生都喜欢玩的游戏给下载下来了,但是孩子拿着手机玩了没几分钟就换回去了,说觉得玩这些没意思、浪费时间……
这种“幸福的苦恼”说出来说真的会让不少家长有种要吐血的感觉。
但其实这些事情发生之后你又会觉得挺合理的。
我认为这些表现的背后不敢说一定是孩子们多么的喜欢学习,但比较肯定的是在那一刻起码他们认为学习这件事情显然是更重要的。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很多时候也能有这样的认识会怎样呢?
其实学习的本身也是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很多成就感、满足感,也会让他们因为对某些事物的更多了解而变得兴趣更浓厚,甚至是在自信心上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其实他们每天都在接触这些,但是由于我们很多时候更关注的是“进度”“成绩”这种结果性质的问题,使得我们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可,导致了孩子们缺少了这些积极一面被强化的机会。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父母从日常给予孩子一些肯定其实就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举个例子:
我孩子小时候有时候会把老师课堂上讲的什么内容跟我们讲一下,我们就会对孩子的这种听课质量给予很大的肯定,表扬孩子竟然能够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都记住了,如此一来强化孩子注重认真听课的习惯。而这么多年下来,孩子依旧会时不时跟我们讲一下他在课堂上收获了哪些他认为老师讲的很好的东西,甚至有时候我们也会就一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毫无疑问孩子的听课质量肯定是非常有保障的。
很显然,如果孩子在意我们的这种肯定,那么认真听课这件事情就变成了他的“需要”,他自然就会主动去做。
这只是听课,那么预习呢?作业呢?总结复习呢?甚至是一些超前学习呢?
其实道理都是一样——让孩子觉得他这么去做是有意义的才是他们坚持的关键。
所以父母减少无谓的说教,从一个个具体的事情上入手才更有意义。
3、从思辨中找坚持的理由
“自主”的表现终究只是一种行为,持之以恒的自主坚持背后一定会一个或者是多个理由作为信念的支撑,否则这一坚持的行为会极容易被影响而导致破坏。
随着孩子年龄、见识的增长,他们会有新的目标,会受到各种影响而导致原有的“需要”被改变。
比如最典型的就就是当孩子们基础到手机游戏、网络、短视频等如何能够不会因此而影响原有的习惯、态度?
很多家长选择的是“要求”“约束”“强制”。
当然,“说教”也是必不可少了,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拿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去告诫孩子如果你去接触或者沉迷这些事物,你将很可能变得跟他们一样糟糕……
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认识太被动了。
父母要习惯变得不要靠说教、要求去逼迫孩子改变,而是应该习惯于引导孩子去主动思考、分析。
比如就是沉迷游戏这个事情,与其说教,为什么不跟孩子一起去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沉迷?”“沉迷的危害有哪些?”“是不是不玩才是最佳的选择?”“如何避免沉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个过程中最终得出来的结论其实跟我们所期待的不会相差太多的,但是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他们自己或者说是跟我们一起共同分析、讨论、总结出来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会给他们建立起很牢固的基础认识——潜意识里他们就会建立起一个尽可能降低这些事物对自己影响的认识。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太急于让孩子得到“标准答案”或者是我们期待他们得到的答案,所以过程直接省略了,往往试图通过直接告诉他们结论的方式达到让他们理解并且接受的目的。
游戏是这样,其实学习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父母可以多引导孩子思考一下为什么学习,如何更好更高效学习以及自己该如何去做才可以达成这一目标,然后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自己的想法。
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我们的结论,这点我认为很重要。
4、最理想的状态——耳濡目染
这个就不多说了,孩子往往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以想象如果父母本身在很多事情上的坚持、态度、毅力等等都是一如既往的,哪怕就是像减肥、运动、兴趣爱好等等这些事情都会给孩子带来很正面的引导。
这点往往跟父母的文化水平是没有关系的。
说实话,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多数父母而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很多孩子已经有这个能力了,往往他们的父母其实也是说不太清楚是怎么培养的,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父母的“榜样力量”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今天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分析主要其实围绕的是父母日常的一些行为、态度讲的,其实还是不太够的,因为学习这件事情除了态度之外,还是要有方法的,限于篇幅问题,这里先不做具体学习方法的讨论了,后面我会再写点具体的方法建议。
但是我始终认为态度其实是最为关键的,至于方法毕竟存在一个“适合”的问题,只要态度是积极的,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反之如果从一些具体方法入手而没有解决认识上的问题、态度上的问题,那么再好的方法也很难落实的,您说是不是?
总之,请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最难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这些做父母。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