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一年级(一年级数学怎么上才能引起学生兴趣)
我拿什么吸引一年级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本学期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教学, 面对这帮刚刚从幼儿园出来一年级的小不点,看着他们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去卫生间,一会又下位借铅笔,一会同位又开始闹别扭,告状什么的,我真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强制孩子听课,又苦又累, 很容易让孩子从小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我能根据孩子的身心特征、 兴趣爱进行课堂教学, 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做孩子心中的贵人,孩子们肯定会终身受益。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做法。
孩子学习?对于所有的家长来,最关心就是孩子的学习,对吧?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呢?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哪些?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有22条之多,家长你了解几条呢?
一、调整教学内容,变陈旧为新鲜
现在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过幼儿园的学习, 还有许多学生参加过不同层次的学前辅导班。 因此,一年级的许多简单的数学内容孩子们早已知道, 当课堂中不断出现这些孩子已”知道”的数学知识时,会让儿童失去新鲜感,以至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那么这些简单的内容是不是不用教了呢?也不是。比如孩子们虽然会计算 20以内加减或 100以内加减,甚至有的孩子刚入学就会背乘法口诀表,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记忆作支柱, 对此我要加以肯定,给孩子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将教学重点向数的实际应用、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基数与序数的概念,以及十进制,数的位置原则等这些孩子相对薄弱的环节稍作倾斜, 让孩子感到数学不是 “炒冷饭”,通过学习自己的本领又大了。如通过学习让孩子不仅会读会写 16,还了解到它是由 1 个十和 6个一组成的。让孩子变原来基于记忆的了解为基于理解的掌握,从部分人会到全部人都会,从知道到”真会” 。
二、精心创设情境,变枯燥为有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七、八岁的孩子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 大多还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 都喜欢听有趣的故事。上课的时候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 经常编造一些拟人化的小动物或流行的动画片中的人物, 以故事的形式出现, 在他们感兴趣的时候,从中引出数学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 时,我设计了奥特曼打怪兽的故事情境引入并贯穿全课:
(1)一天,科学家给奥特曼传来一张图, 图上画着一个钟 (8时),这是怪兽将会出现的时间。 请学生告诉奥特曼是几时, 怎么看出来的。
(2)在打怪兽的时候,奥特曼的能量不够了,科学家拿着最新式
武器匆匆赶来,说:”这个武器上面有两个钟,一个钟的时间已经设定了,请看。(让学生说钟面上的时间。 )另一个钟请你们拨,如果所拨时间和前一个钟相差一小时, 就能发出一级能量, 如果相差两小时就能发出二级能量, 如果相差三小时就能发出最大的三级能量。 小朋友们快帮帮奥特曼吧!(学生进行拨钟练习。)”
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一听是自己喜欢的奥特曼,个个精神抖擞,积极开动脑筋为战胜怪兽而跃跃欲试, 教师及时加以引导, 学生很快就轻松地学会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堂中,我一方面用故事的情境来吸引学生学习,与此同时,也可用数学知识本身之间的美妙联系和数学的应用激发着孩子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很多时候故事并非只是加了外衣, 而是在内容上也做了适当改造,让孩子真实地感到数学知识的有用。像国外的”数学王子”丛书,国内的科普名作家李佩毓老师写的数学童话故事都可以作我们教学的重要参照。
三、适时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
争强好胜是孩子的特点、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他们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思维松懈,出现”各忙各的”现象。此时形式多样的游戏和竞赛可以说是让孩子变主动的法宝。孩子们在”比”和”玩”中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疲倦, 让孩子主动地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 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可采用”抢红旗” 、 “夺冠军”、”谁是口算大王”等方法。对疑难问题采用”打开智慧锁,摘取智慧果”、”我和老师比一比”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我还结合计算机组织挖地雷、计算接力赛、争当小小巧算家、海绵宝宝找朋友、对口令、小猫钓鱼、优秀邮递员 PK赛、猫捉老鼠、孙悟空打妖怪等活动,把枯燥乏味的计算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了知识,增长了智慧,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期初我发给学生每人一个本子,命名为”功劳薄” ,根据平时竞赛的不同情况在学生的”功劳薄”上用印章盖上小红旗。定期进行合计评比出”小小数学家”,采用发给奖品奖状、给家长发表扬信等方式,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能有效地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重视实践操作,变抽象为形象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年级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较大优势,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的思维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 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空想或是死记, 不但不符合教育规律, 也会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带来障碍。 我们发现孩子的一双小手特别爱摆弄各种东西, 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协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柱。
例如教学” 9 加几”的凑十法时,先用”拿过来 1根凑成 10,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直观了解凑 10的过程。接着,组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边实际操作边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 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感悟、理解计算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像”拿过来 1根凑成 10″之类的操作活动比较简单,很容易被教师忽略。 可是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它能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数学模型,达到乐学和会学的目的。
五、注意语言训练,变感性为理性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口头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对问题只能作出答案性的判断, 而思考的过程却如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学生在课堂中与人交流时,总是干巴巴地,缺乏应有的完整性、条理性和准确性。这种现象是口头表达能力差造成的, 而它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因而我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就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在多表扬少批评的前提下,提供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形式,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鼓励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表达,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 变感性的答案为理性的过程,在提高孩子口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做 7+( )=12 这道逆向思维的题目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用语言来表述思考的过程。有的学生说: “因为 7和 5组成 12,所以括号里是 5。”有的学生说:”因为 12 可以分成 7 和 5,所以应该填 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得好表扬是理所当然,学生说得不够好,教师耐心引导,并对学生的进步和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听取别人的方法,拓宽思路。而老师则可以通过孩子的说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面向全体学生,但是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在一节课里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站起来表达,可采用自言自语、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形式来进行,使每一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让孩子慢慢变得会说、愿说、乐说、说的全面。总之,为了让孩子一开始就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这种积极的数学情感将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孕育潜力, 将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任重道远, 所以我们当教师的要从孩子的本身特征出发,不断思索,不断改进, 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