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删掉孩子的游戏(父母有权阻止孩子玩游戏吗)
导语
想必在座的爸爸妈妈都曾经被孩子的不听话所困扰。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现在互联网络游戏发展,特别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英雄联盟,第五人格等等,太多未成年的孩子沉迷进去不能自拔,导致孩子心思都花在游戏上,无心上学,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甚至不上学的,赖颂强老师团队专注于协助父母,从六个步骤帮孩子改善沉迷游戏的问题。
什么说好了早起结果怎么叫都不理,什么刚说了要好好学习转眼间就看动画片去了,什么说好了到超市不买玩具但是去了之后还是赖在那里不买就不走……说起孩子的不听话来,估计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那么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您是怎么教育的呢?
最近有则“妈妈因为孩子不听话,删了他玩了一年的游戏”的新闻上了热搜。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这位妈妈的孩子今年9岁了,自从学校停课以来,一直都不能好好的管理自己,最让妈妈头疼的就是起床这件事情了。本来说的好好的,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并且双方也有了一个约定,但到了起床的时候,孩子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怎么叫都不起,非得睡到9点10点才慢慢吞吞的起来。
为了这事情,妈妈非常郑重的和孩子谈了几次,刚开始的时候效果还好,没过几天就又恢复原状了。看着孩子这种“烂泥扶不上墙头”的劲头,妈妈决定要来一个狠招。
这个孩子呢,之前玩过一个游戏叫做《我的世界》,在这个游戏中他有一个很宏伟的城堡,这可是需要很长时间以及很高的技巧才能做到的。孩子对这个城堡很自豪,不止一次的向爸爸妈妈以及小伙伴们炫耀。而为了让孩子真的接受惩罚,妈妈直接把这个游戏删除掉了,那个让孩子自豪不已的城堡一下子就消失了。
孩子知道这件事情后,整个人一下子就垮了下来,不仅没能够像妈妈想的那样,振作起来每天早起养成好习惯,反而是整天的哭,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谁都不理,甚至都开始拒绝吃任何东西了。
最后,这位妈妈说,孩子不听话难道不能惩罚吗?我难道做错了嘛?
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学校开学时间还是遥遥无期,而孩子和爸爸妈妈整天都待在一起,各种毛病都被无限的放大了,网上随处可见爸爸妈妈的吐槽很充分的说明了这点。面对着说什么都不听话的孩子,虽然每个爸爸妈妈们都想努力做到最好,但还是会有很多时候忍不住想要狠狠的惩罚孩子,甚至有的时候都想要动手揍孩子一顿。
那么,教育孩子到底要不要惩罚,能不能惩罚呢?今天开心爸爸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教育孩子要不要惩罚
去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
一个熊孩子,站在28楼上,向楼下扔了15个啤酒瓶,幸好当时楼下没有行人经过,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孩子爸爸呢,深知这种行为的恶劣性,以及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于是他及时的做出了反应。
先是代孩子向全体业主道歉,承认这件事情是自己孩子做的,也承认自己平时的教育和监管都不是太到位,所以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并且保证会好好教育孩子,让他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接着就狠狠的揍了孩子一顿,并且把孩子伤痕累累的屁股照片发到了业主群里面,表示自己教育孩子的决心,也表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之前还有很多育儿专家表示,孩子的教育要润物细无声,要像清风扫落叶般的滋润他们的心灵。惩罚或者是动手呢,会让孩子心理和身体受伤,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但是这个新闻报道之后,罕见的没有人再说什么孩子不能惩罚,好好的教育就行了。反而是很多网友对这位爸爸的行为表示了支持,其实很简单,如果这次孩子的行为没有受到足够的惩罚,下一次胆大包天的他们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无法挽回的事情呢。
确实是这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意识,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孩子理应接受不同的教育。育儿专家呢,更多的是从普适的角度给出自己的建议,但这并不意味着专家建议的,就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至少对于上面那个熊孩子就不适应。
之前,著名的犯罪心理学教育兼育儿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一次采访中,关于孩子该不该惩罚,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了解一些东西的,除了爱,还应该有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规则。
如果孩子犯错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可以让孩子知道害怕,知道后悔,以后真的不敢了,这才是真正的保护。
所以,让孩子有所敬畏,有所害怕,是一件比和风细雨的教育更重要的事情。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的语言教育往往不得要领,最终只能是演变成为唠叨,同样一句教育的话,能翻来覆去说上好几遍,甚至是十几遍,有的时候还追着孩子问“你听到了吗?”“你听见了吗?”“以后还敢不敢这样做了?”,当然换来的更多的是孩子敷衍的回复。
事实上这种教育并不会起到多少积极的效果。
一方面,唠叨的太多会引发心理学的“超限效应”,本来说一遍孩子就能知道并且能记住的,说的次数多了,反而会因为刺激太长而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唠叨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其实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们工作的时候,旁边总会有一个人不停地说你应该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呢?是不是恨不得起来把这个人一拳打倒,至于他说的根本就不听呢?同样的,孩子的感受也是这样,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越是唠叨,孩子越是叛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所以,惩罚孩子和语言教育是互为促进缺一不可的关系,灵活的应用惩罚以及语言教育手段,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惩罚的两种作用
就像是李玫瑾教授说的那样,惩罚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具体一些来说,惩罚对于孩子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是犯错前的震慑,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不敢轻易去犯错。
对于孩子来说,因为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再加上社会阅历的不足,很容易做出一些他们认为好玩无伤大雅,实际上却是性质非常严重的事情。
类似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比如一夜之间将小区内停放的豪车车边全部折断的熊孩子,也许在他们看来,仅仅只是好玩就去做了,完全不了解这种行为的严重性;比如在马路上来来回回的横穿13次结果被撞的熊孩子,也许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件好玩的事情,结果却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人身伤害;比如去别人家作客弄坏了对方价值不菲手办的熊孩子,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不就是一个十来块钱就能买到的玩具吗,结果给自己父母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所以,适当的惩罚其实正是给孩子的震慑,一种犯错前的震慑。每当他们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在心里面自己想,这样做是不是有后果,是不是会给自己带来“皮肉之苦”,虽然很直接,但效果确实很好的。
第二是犯错后的惩罚,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从而在内心层面改正。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不管是谁,只要犯了错误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不过他们之所以应该受到惩罚,是要防止日后再次犯同样的错。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有多大的危害性。
比如上面开心爸爸说的那个站在28楼向下扔啤酒瓶的孩子,如果他明明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一不小心砸到别人往往就是生命危险,就算砸不到人碎裂的酒瓶渣也会给行人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后,也许这件事情就不会发生了。而促使他们知道,并且认识到的方式,就是惩罚了。
适当的惩罚,可以有效的约束孩子的行为,可以对孩子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有效惩罚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可能看到这里有些爸爸妈妈们要问了,开心爸爸你说了这么多惩罚孩子是必须的,惩罚孩子很有用,惩罚孩子的两种作用,那为什么一开始的那位妈妈,明明也只是惩罚孩子才会选择删掉游戏的啊,为什么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呢?
其实,关于惩罚孩子,我们需要知道有效惩罚这个概念。
所谓的有效惩罚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一次的惩罚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而想要爸爸妈妈的惩罚有作用,就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事先和孩子约定好,如果做不到某件事情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这个方式最好能让孩子感受到惩罚的力度,能够起到让他们“害怕”的目的,但是呢又不会对他们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2、惩罚之前,要和孩子解释清楚惩罚的原因,以及什么时候才能解除惩罚。
实际上这两个条件都是在对孩子进行正惩罚。
正惩罚这个词来源于斯纳金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纳金在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几种不同的刺激条件,对箱子中的小白鼠进行实验,最终总结出了四种可以塑造一个人行为的方式:
正强化,就是给与正面的奖励,最常见的就是表扬和鼓励;
负强化,就是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要不断的教育他们,孩子做对了,这种教育就可以停下来了;
正惩罚,就是给孩子负面的刺激,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惩罚;
负惩罚,就是给孩子去掉好的刺激,比如不好好写作业就不能看动画片了之类的。
一个人行为的形成,其实正是这四种方式,或者其中几种方式在起作用。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就算是惩罚,也应该给孩子一些正惩罚,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改进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好。
当然,在惩罚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自己也应该以身作则。
约束孩子的规则事实上也应该同样约束到爸爸妈妈,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是这样。否则再好的惩罚,也会因为爸爸妈妈的带头破坏,而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其实,这个事情爸爸妈妈本来能有更好的方式
其实在这个新闻中,爸爸妈妈本来可以选择更好一些的方式的。
比如可以限制孩子一段时间不能玩游戏,可以没收一段时间的ipad,可以要求孩子用好的表现来换取玩游戏的时间等等。
惩罚孩子可以,但请不要过度滥用了这种方式。明明有很多舒缓效果明显的方式,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不听我的话就要毁掉你最喜欢的东西”的,类似与孩子想法的“报复行为”来教育孩子呢?把孩子最骄傲最自豪的东西,毫不留情的破坏掉,这种行为怎么能称作是“为孩子好”呢?
其实,选择了这种“暴力惩罚”的爸爸妈妈们,只是不愿意多花点心思去和孩子沟通,不愿意去想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来让孩子明白,不愿意把孩子当做是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所以才会毫不思考的选择了这种“更快捷更有杀伤力”的方式。
只不过,这种方式更多的是伤害到了孩子的内心,伤害到了亲子关系,而对于孩子改正毫无帮助。
最后
有段时间开心非常喜欢画画,动不动就把干净整洁的A4纸抽出来,画上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说实话从开心爸爸的角度来看,这画的是什么啊!
但开心爸爸还是鼓励开心,你画得很好,能给爸爸好好讲讲你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而且开心爸爸还会把这些凌乱的画作,一张张铺平仔细的收起来。也许以后开心会忘了自己当初还有过这样的一段时间,但是开心爸爸不会忘记,在人生的某一个时间段再把这些画拿出来,无论是对谁都是一段宝贵的回忆。
同样的,如果开头那件事换做是开心爸爸,就算是要删除孩子的游戏,但也会选择把游戏存档,把孩子那个自豪的城堡留下来,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再次送还给他。
这其实就是教育,教育并不是说让孩子害怕而不得不去做某些事情,也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事实上教育的目的不是说让孩子学习成绩好,而是让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忽视了教育的目的,自然会在这个过程中做出很多不该做的事情,比如毫无理由非常错误的惩罚。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6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