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读书对孩子的影响是(读书有利于我们)
有位读者留言跟我说,她在绘本馆碰到一对母女。
孩子学习?对于所有的家长来,最关心就是孩子的学习,对吧?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呢?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哪些?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有22条之多,家长你了解几条呢?
女儿选好了自己想借的书,妈妈拿过来一看,见没多少字,立马让女儿换本字多的,还说字太少了不划算。
那位妈妈的一顿强势操作,别说让旁人都看懵了,就连不在场的我都感到震惊和唏嘘。
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简直了。
家长对读书的功利心,正在“摧毁”孩子的阅读兴趣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里说:
“对孩子而言,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让孩子爱上阅读,大量读书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但在心愿达成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往往功利心太重,用力过猛而直接导致孩子对阅读失去兴趣。
下面的三种方式就极其要不得,家长务必得注意了,也对照下看看自己有没有。
▲ 专挑字多的书
如文首提到的妈妈,她给孩子选书的方式简直大错特错。一心只为实惠,只在钱上计较,完全不管孩子是否愿意,直接就下决定。
她甚至从未看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爱好,有他自己想要读的书。
她的选书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在快速摧毁孩子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孩子要是没有阅读兴趣,他是不会喜欢上读书的。
▲ 专买作文书
作文书经常成为小学生的首选书。在我的一个邻居家,她给孩子买的课外书几乎都是作文书。
在邻居看来,看作文书好学习如何写作文。孩子之所以写不好作文,就是因为看作文书少了。
更有甚者,还有一位朋友为了提高孩子写作文的能力,直接让孩子每天抄一篇作文。
我想说,这些方法其实都本末倒置了。当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没读过多少书时,任何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都不会管用。
▲ 常选教辅类书籍
教辅类书籍属于实用性书籍,作为教材的补充,它确实方便了许多的家长和孩子。
可是,这种书籍不应作为孩子的常读读物,很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
正确的选书方式应当是跟随孩子的年龄选择恰当的书籍,以保护好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的阅读兴趣要慢慢培养,遵循孩子个体的成长节奏,不能以字多字少,花钱多少,有用没用,来判定一本书对于孩子是否合适。
一般,0-3岁婴幼儿适合读的通常都是无字书,或者是字很少的图画书。
3-6岁幼儿读的书,字可以稍微多一点,但还是以图画为主。
到了小学以后,慢慢地就可开始过渡到字多的书。
在这整个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对于孩子阅读兴趣的爱护,我在此附上三条建议,以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 观察: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幸福的种子》一书里,松居直先生说起自己陪孩子读书的经历。
有一次,他发现正读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常拿他的外国图画书看,他很好奇孩子是怎么看懂外文的。
于是,他半开玩笑的问孩子看懂了没有,孩子告诉他说从图画可以知道大概内容,有时还讲给他听。
后来,松居直找到懂外文的人翻译给他听,没想到孩子理解的基本八九不离十。
通过这件事,松居直不仅发现了孩子对图画书的兴趣,还发现了孩子对图画书的深刻理解力。
在身心灵领域里,有一个常被提及的词,叫觉察,意思是常常觉知自己,活在当下。
发现孩子的兴趣,自以为也是如此。它需要父母保持对自我的觉察,不去随意的评判孩子,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看见孩子的生命状态。
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父母心里都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如此一来,孩子的兴趣爱好就能被发现和支持。
- 放权: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不剥夺孩子的选择权,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这对孩子而言,是在锻炼他的做抉择能力。
一本书买回来,最终是要给孩子看的。可若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基本不会当回事,不当回事,买回来的书也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因此,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会选择、懂选择,也是为了让孩子对选择承担责任。
- 陪伴:和孩子一起阅读
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亲自陪伴,尤其是孩子的幼儿时期。
在孩子年龄越小,阅读兴趣越好培养。
每天,父母抱着孩子读书,绘声绘色地念书给孩子听,这种陪伴一旦坚持下来,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有了。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曾说: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
读书养的是一个人的心灵,是一股哪怕跌落泥潭也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奋起的精神,而不是非得“有用”,没有用就不能读。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对孩子少些控制,对孩子读书少些功利心,家长和孩子收获的将会更多。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