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真的是骗局吗议论文(快乐教育害了孩子)
孩子学习?对于所有的家长来,最关心就是孩子的学习,对吧?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呢?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哪些?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有22条之多,家长你了解几条呢?
“快乐教育”始终是家长争论的焦点,看着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为了成绩在各种补课班之间奔波,看到有因学习压力大而轻生的案例……
父母们开始以“为孩子好”为出发点,支持快乐教育,更有不少所谓的“专家”撑腰,于是大批家长一股脑冲进了“快乐教育”中,殊不知没有足够的了解反而让教育陷入了误区的深渊中。
快乐本就是模糊的概念和命题,我们看到西方孩子上学学习轻松又快乐,中国学生的学习却总是沉重、压力,但却忽略了教育是基于国情而发展得来的。
家长盲目崇拜快乐教育,不知耽误了多少孩子。
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并非不给孩子压力就属于素质教育,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句话,下面来详细剖析一下快乐教育的三大“骗局”。
误区一:快乐教育就是没有分数的烦恼、啥也不学
“学习很辛苦”这个错误的观念已经影响了很多代人,有些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被父母灌输了这样的思想,于是孩子们有了最初的厌学情绪。
所以父母和孩子理所应当认为,不学习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但西方的快乐教育真是如此吗?
1995美国旧金山的一场会议中,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奶头乐理论”,大致内容是给哭闹的婴儿一个奶嘴就能使他安静下来,同样的道理——用最低的成本让穷人享受最廉价的快乐。
这个理论很快就见效了,很多美国人用一美元就可以买到令自己快乐的炸鸡汉堡可乐,然后窝在家里享受舒适,不用思考拒绝辛苦,其实他们只是屏蔽了真相,所以美国人都是如此吗?当然不!
“奶头乐理论”只适用于穷人,真正精英届的人内卷同样严重,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跟虎妈、鹰爸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孩子也同样要从早学到晚,甚至从小就把律师、医生、金融家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
不同的是,美国只有极少数家庭请得起家教,而中国父母是宁可苦了自己也要把孩子上补习班的钱攒出来。
所以呀,快乐教育真的不是什么都不学,而是基于兴趣对孩子进行引导、开发,锻炼各项能力,让他们能用更快捷和轻松的方式学习。
误区二:给孩子自由就等于让他随心所欲
一位母亲高举“自由天性”的旗帜投诉了广东省博物馆,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博物馆内跑跑跳跳,乱摸乱拿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提醒和制止,母亲则认为孩子需要释放自己的天性,在场馆内奔跑才是自由。
想必这位母亲也被错误的“快乐教育”洗脑了,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就是相对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内,自由的前提是遵守社会的大规则,“逾规越矩”的自由就一定会受到惩罚。
给孩子自由、释放孩子的天性其实是在提醒家长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助纣为虐,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进入这一误区的家长就很容易养出“熊孩子”。
误区三:民主就意味着放弃
很多影视剧中西方的家庭都主张民主,最常见的剧情就是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时父母就会轻易允许孩子放弃,很多中国家长也开始效仿,但影视剧表现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面,在真正的民主家庭中并不意味着放弃。
刘欢夫妇对唯一的女儿就奉行快乐教育,主张民主,尽管女儿有很好的音乐天赋,但因为女儿不愿意练琴刘欢就很“民主”地不让女儿练琴。
多年后再次谈到对女儿的教育时,刘欢也是很后悔地表示“当时迫使她练习一下可能就很好”。
不能因为数学太难学就不让孩子学,练琴太累就随便答应孩子不学,而是要激发起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是父母教育的真正作用和意义。
事实上,很多父母在面对放弃的孩子时,确实应该再推一把。
因为孩子的心智不够成熟时,他们不能完全明白坚持下去和放弃所产生的不同后果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悔不当初”的年轻人,如果那时父母能再坚持一下,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本来就带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性,父母的督促是为了让孩子战胜困难而不是让孩子变成一个没有规矩、一无是处的废人。
写在最后
家长们要认清,快乐教育本质上是教育方式和途径的升华进步,而不是改变教育的目的,要让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收获知识感受快乐,而不是让孩子只知道追求快乐,两手空空。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