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孩子沉迷游戏,叛逆厌学怎么办?(初中生叛逆期沉迷手机,家长放弃了)
大家好!我是致力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的赖老师。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初三男孩,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们把他称呼为小煜(化名),据小煜妈妈介绍,小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下:
1. 深陷手机游戏,封闭自我
根据小煜妈妈介绍,小煜现在周末放假回到家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面打游戏,说什么都不听,一天只出来吃一餐,昼夜颠倒,小煜妈妈担心孩子身体受不了,经常去敲孩子的房门,让他出来洗漱吃饭,孩子一开始并不搭理,后来烦躁了就开始踢门,说不要管他,再吵他就永远不出来了。小煜妈妈对此感到十分无奈。
2. 缺乏学习动力,一到学校就说头晕难受
小煜是从初二开始有厌学情绪的,在初一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上能排到前十名。初二下学期,他有次作业没有很好地完成,被班主任批评了,班主任要求他重新写在另外一个本子上,他当时很生气。
上初三之后,小煜的厌学情绪越来越重,经常请假不去学校,说一到学校就头晕难受,小煜妈妈带孩子去看医生,经诊断,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孩子就是说很难受,小煜妈妈也找不到问题所在,怀疑孩子是不想去学校才撒谎。
3. 内心敏感自卑,有社交障碍
小煜性格比较敏感消极,而且有点自卑,他曾跟妈妈讲过在学校里面他不敢主动去跟同学聊天,总会担心自己说错话,被同学讨厌;有时候同学开他玩笑,说他是“小胖子”,他就觉得同学们在嘲笑他,对自己的体型很不满意,也尝试自己在家健身,但没做多久就觉得太累了,坚持不下去。
为了能够从孩子问题源头切入,我们将对小煜所在原生家庭及父母错误管教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性提出改善建议,列举如下:
错误管教一:父母对孩子陪伴较少,没有及时关注孩子心理需求
- 剖析:
据小煜妈妈的介绍,在小煜小的时候,父母忙着做生意,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比较少,孩子基本上是奶奶带大的,家里还有一个保姆帮忙做家务和带孩子。奶奶和保姆教育孩子的方式单一,觉得孩子吃饱穿暖,乖巧听话不捣乱就好了。
后来孩子上小学了,妈妈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晚上会抽出更多时间监督孩子写作业,可是看到孩子作业写得一团糟就忍不住生气,有时候气急了也打孩子;小煜妈妈说自己从小对孩子的鼓励很少,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有次他跟妈妈吵架大声吼了一句:“在你眼里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做不好!”直到那个时候,妈妈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在自己身上。
- 改善建议:
很多父母喜欢直接指出孩子的问题,说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行;这里不对,那里要改进,总之不断地向孩子提意见,说要求,约法三章,强制管教;
其实,我们很多父母都忽略了一点,就是孩子被父母修理得越多,孩子的心理就越容易出问题,我们父母的道理讲得越多,孩子对自己的认同度就越低,对自己的评价(自我意象)就越低,他的自我价值感就越低;
如此这般,孩子就越难以发展出积极正向的思维和行为;而且孩子会朝着父母不认同的方向越走越远,在消极的泥潭上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
小煜性格敏感自卑,以他人的评价作为自我的评价标准,这些都是因为他缺乏自我认同;而提升自我认同的方法就是:少批评,多鼓励,及时正强化。
那么鼓励是否就意味着持续地夸赞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太赞了”?其实不然,这些表达都过于表面,当我们对一个缺乏自我认同感的孩子进行这样的表扬时,他会反思“我很棒吗?我哪里棒了?”他寻找不到他很棒的依据,而父母又拼命地夸,越夸反而会让孩子越不认同自己。
因此,我们在这里要讲到一个“正强化”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地强化孩子的积极面,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
一个公式:“事实+观念=正强化”!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公式:
比如孩子今天帮妈妈晾衣服,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正强化:“孩子,你今天帮妈妈晾衣服,妈妈真的很高兴,你真个有孝心的孩子!”
事实:“你帮妈妈晾衣服”+观念:“你是个有孝心孩子”=“正强化”。
“正强化”是提升孩子自我认同的一个好办法,家长们如果能认真领悟并且在生活中进行实操,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错误管教二:妈妈情绪焦虑,会经常催促孩子
- 剖析:
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住宿,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回家。每次回家一见面,妈妈就会问:“作业有没有完成?”或者直接说“赶紧去写作业”。刚开始,孩子还会简短回答几句“好的”“知道了”“等会做”;可时间长了,他就越来越反感,要么不搭话,要么就说要你管;到后来,孩子常常拿作业来气妈妈;母子俩常常因为作业和学习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原本该属于一家人聚餐的快乐时光总是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而烟消云散,家庭的氛围开始变得微妙,一股压迫与反抗的气息慢慢在这个家里蔓延开来。
- 改善建议: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之所以吃力不讨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父母违背了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特性;
青春期孩子的第一大特性:“独立性”,什么是独立性呢?用青春期孩子的口头禅说就是“我的事情不要你管!”换句话说,在孩子看来,不管我有没有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我都认为,我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因此,如果你干预我了,就说明你根本就不相信我可以做好,这就意味着你侵犯了我的独立性;所以,我当然要跟你对着干,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活动。
当小煜妈妈不停催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其实恰恰是侵犯了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这也难怪孩子会越来越反感并且与妈妈吵得不可开交。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才能不侵犯到孩子独立性,同时又表达自己想要让孩子去学习的心理呢?
同样的意思,咱们可以换一个说法,比如周末孩子回家,吃完饭坐在沙发玩手机,我们可以轻声说:“儿子,妈妈觉得你这个点可以去学习一会,当然啦,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妈妈相信你能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这样一说,我们就把决定权交给了孩子,孩子思考之后,可能选择去做作业,也可能选择继续玩手机,但父母要停止催促,静静等待,不要看到半小时后他还一动不动又开始催促,这个时候孩子的想法就会变成“你不是说相信我吗?怎么又来催我”,从而对父母产生不信任和反感。
沟通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我们得到的反馈也将是不同的,如果您觉得以往的沟通方式总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不如换一种新的方式去沟通,寻求新路径才能得到新结果,祝福您!
我是赖老师,专注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欢迎大家在评论处分享自己教养青春期孩子的经验或感触,也可私信留言和老师倾诉孩子问题及困惑,希望能为每个无助的父母及家庭点亮希望的灯!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