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爸爸中年得子,但是孩子四岁时患了一种叫前庭神经性头晕的病,犯病的时候就头晕,少则几秒,多则一两天,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于是爸爸就带着孩子几乎走遍了国内的各大医院,还去过香港的医院,最后还是没有治好。
爸爸对孩子很是疼爱,只要孩子喜欢的东西从来不犹豫,出手很阔绰。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经常带着孩子满世界的玩。
爸爸经常对孩子说:爸爸不需要你学习成绩怎么样,也不用你考什么名牌大学,你只要有个能力养活自己就可以了,不要有任何压力。
五年级孩子从国内的普通学校转到了国际学校,希望孩子学习上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爸爸认为国际学校会轻松一些。
孩子转入国际学校后,表现非常出色,成为了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大神和学霸,爸爸也感觉到很骄傲和自豪。
其实国际学校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并没有那么轻松,甚至比国内学校的竞争还激烈。孩子有时会和爸爸抱怨:班里的同学经常找自己pk,甚至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其实就是学校项目学习的时候采用的竞争机制,其中有一次还说自己不想读书了。
到了九年级,因为感冒发烧在家里呆了几天,课业被落下了,就让爸爸跟老师说能不能在家做完作业再回学校。
回到学校孩子遭到了老师的批评,依然会有很多同学找他pk,而且头晕症发作的时候连看书也不想看了,慢慢的成绩开始下滑,最近彻底的不去学校了。
爸爸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一直不错,在没有管孩子学习的情况下,玩了大量的玩具,全世界走过了很多地方,孩子的智力开发的也不错,视野也比同龄孩子开阔,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用心了,现在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孩子不想读书了,为什么呢?
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强调,不要夸天赋和聪明,要夸努力和品质,不要夸结果,要夸过程。
而这个孩子在没有怎么努力的情况下学习依然不错,被大神和学霸的标签给绑架了,会造成一种错觉,我很聪明,我天赋好,不用努力就可以超过他们。但是当有一天这个现实被打破的时候,孩子心里无法接受,开始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爸爸还透漏了一个真实的情况,这几年为了孩子的病经常睡不着觉,吃了不知道多少安眠药。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心疼自己的儿子:作为一个男人,因为身体的这一点点瑕疵,未来却不能正常的参与社会竞争,去放手拼搏,实在是太遗憾了,很是替儿子感到惋惜。
这就是矛盾的地方,口口声声对孩子说爸爸不需要你学习好,爸爸妈妈对你没有任何期待,放轻松学就可以了。但是内心深处期待贼高。
这种内心的期待只有在和孩子说那段话的时候会“表演”的很不在乎,但是在生活的只言片语中,言谈举止中都在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爸爸希望你能成功。
你以为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只是爸爸说了什么么?语言内容最多只占所有信息的20%,当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时爸爸的高兴的表情,当孩子说自己被同学叫学霸学神时爸爸的自豪,当出现头晕和不想念书时爸爸表现的焦虑,这些信息才暴露了爸爸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这一切孩子尽收眼底。
所以这个孩子一再的被爸爸进行心里暗示,心里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前期没有正确的心里建设和科学学习,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