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昨天的话题来聊。
好多孩子目标制定了坚持不下去的原因是:这个目标不是自己制定的,而是父母帮着制定的。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目标呢?
第一、把学习目标还给孩子,给予学习自主感
最近我想让孩子提高一下计算能力,我就琢磨着怎么找一个切入点和她讨论。
有一天她和我说起班里的同学,我突然想起上次她说自己也想做学霸,我就顺着问她:你班现在谁是学霸?她数了几个,但没有她自己。
我没有直接聊目标,而是把焦点放在她的目标上,同时引导她自己去思考如何做能达到她想要的目标。

这几天,我们每天中午做5分钟口卡训练,每天吃过饭她玩会儿,就和我说:妈妈,我们做口卡吧。今天中午我还调侃她:现在这么上进,自己天天记得做口卡啊!
她得意的回答:那是!
当孩子发现目标是自己的,而不是妈妈强塞给她的,她就会有意愿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并修正自己的行为。
做妈妈的在一边多观察、暗使劲,把孩子想要的目标与他现在的行为关联起来,让孩子生发出一种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自主感,这是孩子执行目标的最大动力基础。
第二、给予孩子学习可控感
如果我们希望能让孩子真正做目标的主人,就必须让孩子觉得自己制定的目标是能够完成和做到的,也就是这个目标具有可控感。
也就是说,孩子学习的东西是她可以跳一跳就可以够得到的,是她可以独立完成的,或者稍微超出点她目前的水平难度,但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是可以努力完成的。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制定的目标最好是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这样带着兴趣去做事,自信心就会提高。有了自信,也会迁移到做其他事情上。这样她就会越战越勇!

第三、给予学习的意义感
如果孩子能从一件事情中找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家长就不需要每天像老和尚敲木鱼一样天天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了。
家长平时可以多留意孩子的喜好,多聊聊孩子的梦想,找到她的特长、价值和信心,找到她在某件事上的存在价值,她就会获得意义感,她的学习态度也会因此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果父母想要推动孩子去刻苦学习,即使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方法用错了,结果也会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一定要先呵护孩子的这份美好感受,给予孩子学习的自主感、可控感和意义感,有了好的感动,好的关系,孩子也会去考虑父母的建议,接受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我是涂涂,学习潜力开发导师,从事教育行业多年,一手成绩提分,一手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挖掘潜力,帮助家庭解决教育难题。
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记得点赞鼓励,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