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多,手机铃声响,看了下电话号码,学校宿管?!心中不由一紧,儿子不会在学校出什么事了吧,赶紧点开接听,电话那头传来儿子的声音,心中的一块石头瞬间落地。
“妈妈,我可能下星期不能住宿,要走读了。”听见儿子这句话,我刚刚安定的心又开始慌起来,“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走读?”“我昨晚去同学宿舍,看别人玩牌才不到两分钟,就被宿管阿姨看见了,然后被扣了5分……“
”啊,不是吧,罚走读?那其它人也要罚走读吗?”“他们不用,只有我要,因为我这次扣了5分,之前也扣过5分,10分全给扣光了,其它同学没扣光分,所以不用走读。”
走读?我家离学校两个半钟点,你说要走读?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好想发火,但立即又阻止了自己:快高考了,不能发火,不能发火。我顿了几秒,平静了下自己的情绪,无奈地对儿子说:“唉,快高考了你还搞这茬事,你让我怎么说你……”儿子没出声,过了一会,我对他说:“你先上课吧,到时候再想办法。”然后挂了电话。
罚走读,这可怎么办好,我心里那个愁啊,我第一反应是想和班主任说一下家里的情况,(我以为老师还不知道这件事,以为孩子怕受罚提前告诉我让我有心理准备,后来才知道这个电话是班主任叫儿子打回来的。)
在微信里,我把儿子打电话回来的事说了一遍,试探着儿子会不会被罚走读,我告诉老师家离学校很远,如果学校真的处罚那能不能考虑换一种处罚方式,老师只回了一句违反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影响了孩子自己,还影响了其它同学和班级。
本想和老师通个电话,但一看快八点了,想着此时老师也该上课了,于是我和老师说如果学校处理了请他提前告诉我。等了两天,没见老师微信我,我以为孩子只是看别人打牌并未参与,情节还够不上罚走读的程度,于是就以为这件事不了了之了。
谁知周五下午,老师微我说年级已做了决定,儿子被罚走读两周,一看到这个信息我就傻眼了。我心里觉得处罚是不是有点过了,只是看别人打牌也被罚走读?我得问清楚事情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打电话给班主任。
了解了整个事件的真相,原来儿子和老师说的有出入,儿子电话里和我说是看了一会别人玩牌,实际情况是儿子晚自习主动去找人玩牌,刚玩了一会就被人发现了,是参与者。我立刻象泄了气的皮球,儿子是真的违反纪律,真应该受罚,学校的作法没错。
但是一想到只剩下三周的时间就高考了,这个时候罚走读真得有点不合适。于是我向老师求情:我家离学校单程公交2个半钟,疫情反反复复,孩子如果走读,我担心会增加交通的风险,况且不知道哪天某个地方万一成为管控区,到时去上学都成问题。
临近高考最紧张的阶段,我不可能让孩子借宿在同学家,即使人家不拒绝我也不好意思这样做。临时在学校租房子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找到。孩子违反纪律确实要受罚,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学校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的实际情况换一种处罚方式。
和老师沟通了十几分钟,最后班主任说尽自己能力去和年级说一下,但如果年级不同意的话,儿子还是得走读,我谢过老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期待着老师能带给我一点好消息。
挂了电话之后,我打开百度地图,脑袋开始高速运转起来,各种想法不停地在地图上进行验证。老公下班回来,我问他有什么办法解决儿子的走读问题,他直接甩出一句:等儿子回来自己想办法解决,什么事都是给你惯的,我心里立刻就凉了。
都这个时候了,还在说这种话有用吗?本来想骂老公几句,但想想不行,要和他好好商量对策,我对老公说:“孩子碰见这种情况 ,如果他自己不能解决,难到我们家长就置之不理了吗?孩子没够十八岁,再怎么样我们都是监护人,你可能不管吗?现在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指望孩子能解决问题?”
老公说他没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叫儿子自己去找年级组长承认错误,说不定见他态度诚恳就不用罚走读,改其它处罚方式了。
我和老公说了自己想到的几个方案:1、去学校旁边租一个月的房子,但是租的时间太短,可能比较难租得到。2、打的士上学放学,一小时车程,每天大概200元左右,但总觉得这样上学不太安全。 3、早上老公开车送孩子到某地铁口,孩子坐地铁再转公交上学,单程大概花费一个半小时,老公这段时间休几天年假,加上周六休息日,可以直接送孩子到学校,算下来真正走读五六天的样子。这样既让孩子尝到苦头,又比较经济。4、学校附近找民宿、短租房,大概租十天左右,房费一晚270左右。
我倾向于第三种方案,老公不同意,他说现在时间宝贵,争分夺秒,还是要住在学校附近,想想也是,还有二十几天就高考了,路上浪费不少时间。我在某平台上看见民宿还有房,于是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万一老师说还要罚走读那就赶紧订房。
等了两小时老师都没回我,老公说可能没啥希望了,我也觉得凉凉得多,晚上九点多突然收到了老师的微信:
看到这则消息,我真是说不出地激动,太感谢班主任帮了我们,也感谢学校没有一刀切,孩子受到处罚得到教训,但对备战高考不影响,同时也解决了家长的担忧。我心里想,哪天到学校见到班主任,一定要当面再谢谢他。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