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日新月异,文艺园地百花争妍。音乐是文化艺术的一个门类,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为号角、火炬,鼓舞民族精神、激励士气。多少年来,在中小学的课堂上,音乐课的处于副科的位置,一周一节课或两周一节课,教材单薄、程度浅显,偏重于基本乐理知识,不多涉及发声原理、发声方法,许多学生只会齐唱,不会两个声部合唱,独唱的能力同样缺少。
社会上有一种偏向,少年儿童五、六岁开始学钢琴、小提琴、二胡很普遍,学声乐的寥寥无几。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小孩酷爱歌唱,训练他们的音乐感觉:音准、节奏、咬字、气息、共鸣等,正是时候。艺术需要时间的积累、养成一种好习惯。不少家长受到号称权威人士的告诫,少年儿童未变声前不宜进行专业的声乐训练。音乐学院附中乐器专业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招生,声乐从高一开始招生。按照以往的思路,中小学生有十多年是处于待命状态。实践证明,这种固步自封、盲目设障,实为对培养声乐新苗的误解,是坐失良机。变声前不宜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不等于不能进行适当的训练。
目前我国青少年中声乐水准大大低于乐器的水准,声乐界几乎没有与郎朗、李云迪、王羽佳、陈萨对应的人选。笨鸟先飞,聪鸟也要早飞。中小学音乐课本要充实,师资力量要加强,提升音乐课的主课位置刻不容缓。少年儿童、成人的音乐考级自一到十级与专乐文艺团体定级一到四级是反方向的,应将课余、业余考级的级别调整一下,由低到高十到一级,与专业的难度、含金量一致。
学习声乐最好从少年儿童时代开始起步,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机,后会有期待吗?从广义上来说,人生任何年份都可引吭高歌。上海电站辅机厂一位电焊工1975年、39岁开始跟着录音、唱片学声乐,时常找歌唱家听一听,鉴定、指导一下。有一次唱给来上海演出的总政歌舞团李双江同志听了一首歌,李大师肯定他发声法正确,比施鸿鄂唱得还要好。这位赵师傅学唱一年多后参加市级声乐比赛,成绩总在前十名之内。他的保留曲目是《马儿快快走》、《拉网小调》、《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红星照我去战斗》等,唱的是原调,特别是高音挺拔、稳定、华丽,有震撼力。可惜的是,快要退休时他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而离世,他的歌友许多已七、八十岁仍在放声高歌,经常怀念他。
浙江嘉兴王江泾镇一位77岁的男高音张涌泉从年轻时期开始就爱好歌唱,正式学习发声法从70岁开始。一开动发声的器官,心情舒畅,浑身力量倍增,仿佛年轻了许多。张师傅学习歌唱郑重其事、脚踏实地,新华书店里有关声乐的书他都买一本,认真地读,勤写学习笔记;专门请了两个老师:一个嘉兴,一个上海;深知跟着钢琴练声的重要性,便经常到有钢琴的亲戚家练声,保证音准、节奏的准确。
他记住老师的要言:初学者的吸与呼的肌群力量都是软弱无力的,需强化训练,需作深吸、真吸、反复吸,体会练“哈、哈、哈”气息的灵活奔跑;张开口猛吸一口气,并保持口咽腔同时张开的积极状态练六个母音,特别是一个啊音。放开唱、放下来唱,这是发声的灵魂、重点。全身激动、兴奋,在气息的支持下调控声带的张力、声门的开合度,声音能收能放,不撑、不挤、不飘。全身健康,发声器官才能运用自如。学会休整,发现嗓音疲劳或有小的病变,立即噤声或就医,不要掉以轻心,不要大意失荆州,不要积劳成疾。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争一时,要争三秋。气通声通,有人说你气足、气通,音准、节奏稳,声圆、声纯,字正,低如流水、高如行云,则意味着你已进入了艺术的大门。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