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你是否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你的孩子是不是明明拥有高智商却经常偷懒不自觉?你是不是很希望孩子能自己安排好学习?如果你耐心看完我这篇文章,可能就会得到一些收获。
一、自觉的孩子更出众。
邻居家的宝儿,在学习方面很是让他妈妈操心。五年级的他如同一匹小懒马,经常需要被妈妈狠狠地甩上一鞭子,才会往前小跑一段儿。鞭子一旦被放下,这小懒马便很快停下来,只顾着去品尝那鲜嫩可口的青草了。
宝儿妈妈一说起隔壁楼的小林,就满脸的羡慕。小林是宝儿的同班同学,也是班里老师的心头肉,因为小林的学习几乎不用别人操心。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著名教育社会学家谢维和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与道德品质兼优的孩子,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自觉。
自觉的孩子往往会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会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并且能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对学习时时作出调整。
该研究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自我教育。想让孩子学业优秀,最重要的事,是培养孩子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上面这位小林同学,也如谢维和先生所言,身上散发着自觉的光芒。那么,小林同学是生来就带着自觉的光芒吗?不。
二、自觉的源头是管束。
如何才能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呢?
自觉的背后是自律,而自律的背后则是家庭的管束。所以,我们可以说,想要得到一个自觉的孩子,源头就是家庭合理的管束行为。
“觉”字在古汉语字典中有一种解释是“省悟”的意思。“自觉”这个词在我们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自律”则被解释为: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所以,自觉是在自律基础之上的更高一级层次。
孩子们生来都是感性的,他们不会用理性的思维去正确地指导自己,所以,他们首先做不到自律。
而“双减”政策落实以后,孩子的个性教育更多地回归了家庭。这时,家庭合理的管束行为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管束是怎么引发自律的呢?
三、管束能促发内在动力。
一个具备内在动力的孩子,不但对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做事主动不拖拉,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而且在挑战的过程中还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所以,我们经常说,内在动力充足的孩子,简直是活成了一个个传奇啊。
但人天生就有惰性呢,更何况是一个个感性的孩子。那些凤毛麟角般的孩子,是怎么做到内在动力充足的呢?
大家还记得“牛蝇定律”吗?
林肯少年时在老家的农场里耕地。耕牛显得很懒惰,磨磨唧唧地缓慢移动着步伐,林肯对此很是无奈。然而有一段时间,牛却表现得非常卖力,犁地的速度变得飞快。
林肯迷惑不解,后来终于发现,牛背上有几只硕大的牛蝇正在叮咬着这头牛,逼着耕牛快速奔跑。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牛蝇效应”了。
家庭的合理管束和“牛蝇定律”不谋而合,管束有助于推动孩子被迫向前跑。跑着跑着,孩子如果发现自己已经在队伍的前端,这时若有人出来为他(她)呐喊几声,会发生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呢?
这时啊,被动可能会被转化为主动。没错,孩子变得积极了,进而会跑得更加快。
这时,我们所说的内在动力出现了。如果一次次叠加类似的经历,孩子的内在动力就会如同一条小溪,慢慢汇聚成大江大河。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句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家庭合理的管束引发了孩子的自律行为,自律行为推动了孩子的自觉行为,自觉行为又促进了孩子的进步,进步又换来了孩子的自信,自信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动力,去挑战更多的困难,进而一次次收获成功的幸福感。
这样的幸福感会新生更多的学习动力,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既然内在动力如此珍贵,那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呢?
四、保护内在动力很关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杨杰曾说过,内在动力很容易被家庭破坏。
我们先回忆一下和孩子相处过的那些时光吧。
有没有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去经常否定孩子?
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或做错的事,是不是容易被放大,进而严厉指责?
孩子平时表现出好的方面,是不是容易被忽视,得不到正向的反馈?
如果有,那么,孩子的内在动力就岌岌可危了。
责骂,换来的可能是孩子更多的叛逆,而冷静下来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案,反而能让孩子引发更深的反思。
忽视,流失的可能是孩子更多的自信,而张开双臂和孩子一起庆祝小小的成就,反而能让孩子收获更大的努力。
想要收获一个自觉的孩子,不妨试试这套方案吧。
用管束引发自律,自律推动自觉,自觉促进进步,进步又换来自信,自信又产生动力,动力去收获幸福。
如果真能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最后,祝愿所有的家长朋友都能收获一个个自律、自觉的娃,收获一个个自信、自强的娃,收获一个个大江大河般,奔腾不息的娃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