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责怪孩子不爱学习。但是我觉得这可能只是一个假象,孩子们应该天生都是爱学习的,只是他们不太爱按照我们许多成年人自以为的方式去学习。很多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其根本的原因是当下的学习只是教给孩子大人们想他们掌握的知识,却没有能够解决他们自己真正的问题。所以在学校里,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刚上学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习有着很高的兴趣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增高,他们却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承认这是一个常见的事实,那么是否可以进行一个逆向思维,我们认真对待孩子们的问题。能够积极地去和孩子一起思考或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孩子们会不会就能够对学习一直保持着兴趣。比如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刻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我向很多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他们当中有学生,有老师,有家长,也有学校的校长。有打工的农民,有城市的白领。涵盖了各个行业,各个阶层。他们的学历也可以分为各个层次,但是他们好像对这个问题感到很陌生。他们当中有人只上了一年、两年的学,也有的上了十几年的学。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认为上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很是奇怪,他们很少会反思我们之所以要去上学,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而当他们一旦把自己的动机用言语表达出来之后,他们又会发现,其实这个动机好像有点不太对劲。那么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
一,因为太多的问题得不到解答
我们还记得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学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可能你已经忘记了,或者你恰好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翻开最新部编版课本的第2页,你会看到“我上学了”四个大字。当你看到这四个大字时,你有没有想起什么呢?这四个字触发了我的记忆。我很清晰地记得,我的孩子,在他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问过我这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学?
其实,我当时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到一个可能不算是答案的答案。我说,正是因为我们对好多事情还不懂,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们才要上学。如果有一天,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知道了,或许就不用上学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明确,但是我开始有点怀疑,是不是很多小朋友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很多大人其实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也有过自己的小时候,也曾有过第一次上学的经历。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就慢慢地忘记了。不仅忘了曾经找过的答案,也忘记自己曾经问过类似的问题。
当我和一个大人说起这个问题时。他给的答案是,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你为什么不能去上学?
我虽然很不满意这个答案,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很多成年人给出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答案。这个答案对大人们有什么好处呢?我想它可以使大人们免受孩子们种种奇怪问题的折磨和打扰。周国平老师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哲学家们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我把这个特征写在纸上,并不觉得它有什么问题,但其实这样的特征在生活中,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据说,苏格拉底经常在集市上向人发问。但是得到的结果常常是惹得别人破口大骂。
这或许是因为他的问题常常会使人发现自己的荒谬,引起别人的认知失调。换句话讲,思考问题是很费心费神的。所以在生活中,很多人宁愿长时间地看电视,玩手机。他们也不愿意去读一本书。因为相比于读书,前者几乎是不需要动脑思考的。而思考很多时候是让人感到痛苦的。所以我们很多大人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常会感到不耐烦。他们会简单而粗暴地反问:“哪来的这么多问题,别人这样,你为什么不能这样?”这话说起来似乎很有气势,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后,得到的是这样的回答时,你或许会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应答。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
如果一个发问的孩子经常得到这样的回答,时间长了,他就可能不再喜欢或者不再敢问问题了。一个不敢问问题的人,未来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从众。身边的多数人怎么选,他也会怎么选。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不爱思考问问题,都选择跟从众人时,从众现象便成了一种常态。独立思考就逐渐变得稀缺了。
但在这里,我真的很想告诉你,其实勇敢且真诚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是一个特别好的习惯,它是我们主动学习的开始。它值得我们终身保持和拥有。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勇敢而真诚地提出问题是一个好习惯,但是当你提出问题以后,经常得到的可能是别人的不耐烦,甚至是冷嘲热讽。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不但要真诚勇敢地提问,还要懂得问对人。学问、学问,不就是学着去提问,学着去解决问题嘛!
二,找到厉害的人向他们请教
我们长这么大,一定会发现,在你身边,有很多在某些方面比你厉害的人,比如有些人的力气比你大,跑步比你快。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一定可以发现很多人在许多方面都可能比我们厉害,我们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也可能比别人厉害。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力上的长项和短板。但这里的厉害是指的各种能力上的。
其实世界上还一种厉害的人,他们的厉害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超过了一般人,他们遇到问题时,知道该怎么面对、处理,在遭遇各种好坏境遇时,他们都知道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心,使它处在一种比较好的状态,没有过多的烦恼、痛苦和忧虑。他们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内在强大的人。
如果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人,你愿意向他们学习,也让自己变得很厉害吗?世界上真的就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思想。想想看,我们的父母生养了我们,供我们吃穿,等我们长大一点的时候,还要供我们上学和读书。父母为什么要供我们读书呢?我想,一方面是想让我们学到可以让自己更好生存的技巧,另一方也是为了让我们去向更厉害的人学习。
但是如果上学只是为了让我们生存,我们当中有很多同学其实是不必来学校读书的。初中上完以后,在家里跟着父母学习同样可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在座的同学们当中,有许多的父母可能种地种得很好;有的养鱼也养得很好;有的做生意也做的不错。跟这样的父母学习,你完全可以养活自己。甚至有些富裕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即使一辈子不工作,也不用担心生存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父母却还是把他们送到了学校来学习。
也因此我想,当父母送我们来学校读书的时候,他们实际上也潜移默化地承认了,他们自己在某些地方是不足的。之所以送我们来学校读书,他们其实就是希望我们可以获得向厉害的人学习的机会。
也许有同学会问,这些厉害的人是我们的老师和校长吗?我想说,他们当中是有厉害的人的,但是,他们也未必全是厉害的人。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比不上你们的父母。比如我自己,在种地、养鱼、经商等方面肯定是不如许多同学的家长的。但是老师有个好处,他们可以指引你去读书。
真正厉害人在哪里。我们的身边可能有但是概率会很小。比如我们生活的这个农村里,你身边有几个教授,有几个学者,又有几个思想家。如果你没读过大学,你可能一辈也碰不到几个厉害的人。在我们的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是很普通的人,不是那种很厉害的人。很厉害的人可能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又或者他们隐藏在历史长河中。即便你身边有真正厉害的人,你也未必可以识别出来。而且有些人,尽管顶着各种各样的头衔的,也未必就是真正厉害的。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书可以读,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我们可以在书中结识很厉害的人。和他们交流、对话、灵魂碰撞。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许多的看似刁钻古怪的问题,会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解答。
三、目前还没有找到比去学校读书更好的集体学习的方式
学校并不是人类唯一学习的场所,但是却是当下一种大家普遍接受的集体学习的方式。同时义务教育法也规定了,适龄儿童都有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义务。如果有一天,人类找到了一种更好的适合孩子集体学习的方式。我们的孩子也可以不用到学校来学习了。但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集体学习方式。同时法律也不允许这么做。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