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还是以呆在家里最为稳妥。虽然暮春的阳光很好,虽然心中还有想要去的远方,但是在这个时间节点,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不外出,不添乱。
所以,去不了远方,就在家里看看书吧!
今天看到一个关于孩子学习能力障碍的问题,深以为然。
儿童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心理障碍和疾病。
一般情况下,80%属于学习能力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统失调”;情绪性格问题的比例就比较少了,而真正发展到心理障碍的,比例就更小,但是如果爆发到这一步,威力还是非常大的,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幸福。
学习能力障碍,多是由于儿童整体感觉发展不平衡所致,具体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粗心大意等问题,这些往往会被家长认为是孩子故意为之。
实际上经研究发现,孩子之所以有学习能力障碍,不妨从孩子的出生经历和早期教育找原因。
1、妈妈的孕期胎教
现在孕期胎教已经越来越得到很多准妈妈的重视。不管是胎教音乐,还是胎教故事,还有一些胎教儿歌、胎教诗词等等,都有很广泛的市场。
可是,有儿科专家却指出,胎宝宝本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在妈妈的子宫里,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胎宝宝每天听到羊水的汩汩流淌、妈妈的砰砰心跳,本来很惬意。可是忽然要被动地接受一些音乐的打扰,尤其是有些妈妈习惯于使用胎教仪放在肚子上直接给胎宝宝听,对于胎宝宝来讲,可能就是噪音了。时常生活在噪音中,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得比较烦躁。
事实上,胎教音乐很有必要,但不应该直接放在妈妈的肚子上,而应该是让妈妈在放松的心态下欣赏;妈妈的心情愉悦了,供氧能力就会增强,从而有益于胎宝宝的生长。
2、宝宝的出生方式
哥本哈根心理学研究所曾做过一项关于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发现其中70%的人曾在胎儿时期或出生时出现过问题。而在一项针对有暴力犯罪行为的男性调查中,被调查人16人,其中15人在出生的时候遭遇过严重的难产。
还有一个数据统计资料,在129名残障儿童中,有64名是通过异常的分娩方式出生的。胎儿时期发育正常,却因为采取了错误的分娩方式,导致婴儿脑部受到损伤,实在让人惋惜。
婴儿在出生时如果遭遇窒息或难产等情况,就会影响到婴儿大脑皮层的功能发育。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
所以,关于宝宝的出生方式,虽然大家都知道顺产很好,对胎宝宝的健康和孕妈妈的恢复都有帮助;而且不同的孕妈妈对于自己的生产模式也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到了真正的关头,还是以医生的建议为主。他们才是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根据各项检查的指征,来帮助孕妈妈找到最佳的生产方式的人。
切莫盲目地相信所谓的“过来人的经验谈”。
3、急功近利的早教方式
现在有很多宝宝缺乏必要的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解放了妈妈的双手,却忽略了这本是宝宝应该得到相关技能的时候。
宝宝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都得到了相关的训练。而学步车,只能保证孩子少摔跤,却忽略了孩子综合能力的训练,相反还可能会导致宝宝走的不稳、站的不直,还可能会形成踮脚走路的习惯,得不偿失。
而缺乏爬行训练,长大后的孩子还可能注意力难以集中,写作业速度过慢。这是长期的影响。
另外,有的孩子从开始说话起,背诗词、背字典、看地图能相关的训练就相继展开,父母希望宝宝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难免急于求成。但是专家认为,宝宝在3岁之前,最好不进行这些机械的记忆训练,而是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因此,在宝宝1岁以内,大肌肉的训练很重要,主要是抬头、爬、站、旋转、翻、坐、走等,锻炼大脑对四肢的指挥能力;同时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也不能忽略,如抓、握、抠等;还要经常尝试和宝宝聊天,带他多去适应环境,进行语言系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4、不良的生活环境
孩子之所以学习能力会出现障碍,还与他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家庭环境。比如家里整日充斥着麻将牌和手游、小视频的声音;或者家里的大人整日里争吵不休,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
还有的家长则是动辄就拿孩子进行攀比,还总是用自家孩子的短板去对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越比孩子就会越糟糕;要么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过,孩子竭尽全力却无法达成目标,也会导致孩子的学能丧失。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优点,也会有自己的短板。不管是取长补短,还是合理规避短板,都要有正确地帮助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进取心是关键。
而引导孩子这些关键的关键,则是赞扬,用赞赏的眼光观察孩子的成长,及时为孩子的进步送出自己的赞扬!从而树立孩子的信心,有信心的孩子,前途无量!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