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厌学心理,而且程度不同,咎其原因,可以归纳几点:
一是素质教育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学生依旧爬书山渡题海,三更眠五更起。日复一日,过着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双休日、寒暑假早已从他们的字典里抠出去了。仅仅一个英语学科就会牵扯大部分精力,常年如一日,试问又有谁能不厌倦。
二是抵挡不住生活中的诱惑。如今网络发达,手机盛行,网络游戏、手机聊天愈演愈烈,网络不健康的直播、黄色网站;电影、电视里的爱情片和青春偶像;暴力、鬼神、畸形和不切实际的爱情网络小说等等,这些能带给他们暂时快乐忘掉一切的精神鸦片,使他们往往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于是开始比穿名牌、吸烟、学着搞对象、当铁杆粉丝、刮韩流风。他们生活在虚幻的网游世界里,可以到自唱厅、迪厅、酒吧里彻夜狂欢。这些与埋头苦读比,试问有谁能不厌学呢。
三是受到社会上的一些错误思潮和现状的严重影响。如:金钱至上;宁坐宝马哭也不坐自行车笑;找富婆或富豪少奋斗几年;挣钱多的往往是歌星、影星、球星、直播带货等等,而这些并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化;娱乐圈的乌烟瘴气对青少年影响至深……
如何对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心理帮助,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他们的天职呢?
学校的教育应首先担当重任。而学校的教育往往是形式重于内容。组织看几场爱国主义影片,清明节才组织一次的缅怀英烈活动,写几篇体会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找一些在艺校学过的学生组成各种校队汇报表演;找一节老师上过N遍的公开课进行观摩就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展示。而学生真实的想法没有解决,真正的能力没有提高。我读过一篇名叫《咱咋就没有诺贝尔奖》的文章,说上帝看到中国一直没有人得到过诺贝尔奖,就派爱因斯坦、达尔文、爱迪生等人托生到中国。但经过在中国的学校教育和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些人,结果呢?爱迪生做了一名灯泡厂的业务员,达尔文成为一名矿工,爱因斯坦被送到精神病院。难怪郑渊洁不让儿子上学了。
我再举个例子:一位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来一所学校视察,听说经这位专家挑出的学生将来都会有很高成就。一次他到一所学校参观,校长请他为学校挑几名未来的成功人士,于是专家走进班级,点了几个学生。之后,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的父母以及所有的人都特别重视和关注这几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几名学生也感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几年后,他们果然都取得了成功。有人就找到专家,夸他的眼力好。专家笑了笑,说我只是随便说了几个名字罢了。这就是教育的真正涵义。积极的内因加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果把这片阳光播撒在每个学生身上,我们何愁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还会有厌学的学生吗?
学校教育固然是重要,但我们也知道5+2=0的道理。只有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真正成为一体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会发挥巨大作用,人才倍出的日子就不会久远了,卡脖子的技术才能一个一个的攻破,我们的祖国才能真正强盛起来。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