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孩子学习令大部分家长神伤,“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甚至听到一则新闻报道,辅导孩子写作业,导致妈妈心梗,送去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其实这不仅是我们普通人家的日常,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史蒂夫·柯维有九个孩子,也会经常遇到此类问题。
管理学大师家的“育儿难题”
他其中的一个儿子,成绩很差,甚至看不懂考试的题目。与同学交往也很不成熟,经常弄得身边人很尴尬。而且人又瘦又小,动作也不协调,打棒球时,往往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挥动了球棒,招来他人的嘲笑。
一开始史蒂夫夫妇觉得,想要有完美的小孩,首先要有完美的父母。
他们没有责骂孩子,而是用积极地态度和行动去引导他,激发他的信心,他们会说:“加油!孩子,你能办得到!我们知道你行!手握高一点,看着球,灯球快到面前再挥棒。”只要他稍有进步,我们就大为夸奖一番以增强他的信心:“干得好,孩子,继续。”
但是,孩子笨拙的动作还是引来了嘲笑,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嘲笑,可想而知父母是什么心情,他们会大声斥责:“别笑,他还在学习呢。”而这时候孩子会哭着说:“我永远也学不好,我根本不喜欢棒球。”
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看着儿子反而因此伤到了自尊,史蒂夫夫妇心急如焚。
难道这种对孩子加以肯定、鼓励和帮助的方法不可取吗?
自己的面子和孩子的幸福,孰重孰轻?
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后,柯维博士发现,正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别人,所以,即便他们以积极地态度去鼓励孩子,效果都是有限的。
因为父母的言不由衷,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了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根深蒂固的思维,改变对待问题的看法。
很多时候,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不佳,会让父母觉得有失颜面,从而对孩子失望,责骂,想让孩子得到快速的改变,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想作为模范父母的心愿,维持良好的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
在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在乎自己的形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和快乐。
这样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可能会快速地看到效果,孩子貌似会懂事、听话,但都是基于对父母的怕亦或者愧疚,很容易培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培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如何做?
史蒂夫夫妇意识到:
一方面,因为好面子,他们给与孩子的并不是无条件的爱,才造成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我评价低。所以必须从自身开始下功夫,改变自身真正的内在动机。不再想方设法改变他,而是从客观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质、个性与价值。
另一方面,作为父母,应该培养自己的内在安全感,不要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改变自己的动机。
一旦摆脱了过去对孩子的看法,改变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顿时就会有新气象的发生。
不再拿孩子和旁人比较,给他们成长的时间,不再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们身上,反而更加能够心平气和地发现孩子们的优点。
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
父母心态的转变,带来孩子的自信和乐观
可能孩子刚开始会不适应,会退缩,因为长时间都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但是史蒂夫夫妇只是认真聆听,温柔而坚定地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父母不用保护你,你可以的!”
几个月过去,孩子渐渐有了信心,遇到问题,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开始自我肯定。学业、运动、社交场合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一切的变化都在一念之间。没有父母的催促和保护,孩子自然发展的速度反而更快,并且锻炼了坦诚、热心的性格,走到哪儿都能与人融洽相处。
这说明,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大于外在影响。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与孩子相处的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其巨大的潜力,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起点,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培养出自信、自尊、自爱的孩子。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