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很重要?为什么重要?重要到何种程度,不多说。
重要的是有很多学习优秀的孩子,在上了高中之后,有的持之以恒继续努力,但也有不少孩子开始迷茫起来,更有很多孩子觉得自己读书不好,肯定考不上不想读书了,觉得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
每天背不完的试卷,做不完的题,这些在后面好像又没有什么用。一切都是分数,当想要分心松懈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多做点题,一分压万人,多会一道题,你就比几万人多一份改变人生的机会。
但改变后的人生是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过什么生活?哪里会是我想要的生活,没有人告诉这些孩子,孩子迷茫了,只模模糊糊地知道,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有一份好的工作,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而关于大学,只有“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还有“上了大学你就能好好玩了”。
这些是常态。
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
如今一线城市的教育理念已经很先进了,但大部分地方所奉行的依旧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高考分数”。现在的孩子由于互联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东西,并不是说国外的东西有多好,而是见识到更多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对于死板的应试教育有中不认同以及无可奈何。
孩子走进了死胡同:埋怨应试教育,把人的一生毁了,日日埋怨,说的自己都深信不疑,觉得世界黑暗,生活绝望,越来越不行。
每个人总是要走更多的弯路,当你十七岁时,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你会少走太多的弯路,但十七岁的样子大多是迷茫的,
每天父母对孩子苦口婆心的说:要好好读书。
学校里老师一直强调: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
但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考大学?考大学之后怎么样?没有人来告诉孩子,只是以成人的经验深深明白,不读书吃的苦,就以简单浅薄的说着:都是为了你好,可好不好,孩子真的感受不到。
只知道要好好干,但人是会累得,没有东西支撑的学习,终究还是崩塌了,不想看书,不想学习,听着父母说要好好学习,就烦得很。
听着各种的鸡汤,大学生都是给不上学的人打工的,创业成功的多是中途辍学,外出闯荡的,几年的时间在学校里学着后面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而早早外出工作的人,车有了,房有了,女朋友男朋友有了,而上完学出来的你,还是一无所有。
也没有人告诉过孩子,你对什么感兴趣,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怎样的生活?你想在哪个城市成活?你想要的伴侣是什么样子……
终归还是父母有着吃过的盐,但见识仍旧在那里,没有办法告诉孩子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能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什么样才是想要的生活呢?
没有见识过太多,没见过我们想要的生活,从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过什么生活。
所以,对于孩子,松懈了学习不要怪他们,哪怕是成人有很多都不知道自己要过什么生活,而我们可以教会他如何进行自我探索,去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这比高考重要,也比高考难。
当你十七岁时,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你会少走太多的弯路,孩子也不需要你的督促。
一路走一路看,了解自己不想要什么,一个一个排除出去,世界这么大,一定有人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做高中时期的生涯规划,找到自己的答案
我们中国的教育,的确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只是大环境下如此,就没有办法了吗?
有的,用反推法。
孩子在上学的时候,迷茫的,只模模糊糊地知道,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有一份好的工作,爸妈的苦口婆心:好好学习啊,不学习没大学上啊,为什么要这样?
1,清楚自己要朝什么分数努力:告诉孩子,利用周末的时光,好好了解一下各大高校。“知道自己将来想在哪儿生活,就知道要朝什么分数努力,人就更有动力。”就像有的孩子孩子们将来想去哪儿读大学,他们教会各个争着说要去北航、北农。
因为北航有××,北农有××……
说出一堆我们不知道,但他们见过的东西。
2,反推高中生活怎么安排:从高一就开始了解大学的专业设置,接触课程,根据兴趣程度反推高中生活怎么安排,给自己做高中的生涯规划,有规划地过青春。
如何接触大学课程,规划自己:上网搜。
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猫猫狗狗公开课,有网站有App,可收藏可下载。
根据大学分类:TED,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国大学公开课,可汗学院。根据学科分类: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一切罗列清晰。
细看,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巴黎高商、印度理工,外语课程全都有字幕,中文课程,更是横跨港大、台大、清华、北大……
这是一个高考人周小顺的故事。
他坐在电脑前,轻轻一点击,世界名校的无数公开课,全都为你播放。免费。
足不出户,打开眼界——世界上有很多不知道的好玩的学科和职位:人类学、心理学、金融工程、博弈论、Java……
原来有些学科,他会越听越入神,理解力超常,而有些学科我越听越走神,完全理解不了个中逻辑,原来天赋和兴趣是这么回事——找到了喜欢的。
而只要上了大学,就可以丢掉那些走神的,一门心思专攻自己喜欢的。
3,解决孩子的迷茫,每天花十六小时学习的东西,除了高考,是有用的:老师口中的必须耗尽此刻来奋斗的未来,可以看见了,日子不难熬,不绝望了。
原来黑板上无聊的代数题,就是他以为很高深的编程逻辑。
原来经济学也是数学,心理学也是数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金融工程更是数学。
原来人工智能还是数学。
原来物理题看似没用,建筑工程、哲学,乃至宇宙万物的原理都在里面。
原来他学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为高考,更为了高考之后,拥抱新世界里他还不知道存在的无限可能。
4,进行实地考察:我将来想去哪儿,读什么大学呢?
大学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也许是你的桥梁:
买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手册》,放在课桌上的书堆里,没事就翻着玩。
看到印象不错的大学,就搜索它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关注起来。
看看校园活动、校园美景、校友故事、学院和专业介绍……仿佛自己也生活在那里面一样。
立即就知道了,这段路的尽头全是值得奋斗的美好。立即能量满格。
跟踪观察了一阵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渐渐对不同大学的风景、风俗有了基础了解。
可以留言:更认真询问大学生们,如果自己想去学金融工程,在高中里做什么准备最好?
渐渐聊熟了一些乐于助人的学长和学姐,和他们做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策划找个假期,去大学里找他们,一起蹭蹭课,看看校园。
利用寒暑假时间,从标注的地方开始,踏上大学校园实地考察之旅。
不喜欢所处的世界怎么办?走出去,世界太大了,总有一个人喜欢的。
十几岁,有足够的时间做梦,因为生活圈太狭隘,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存在多少壁垒,真心实意地相信:全世界都在我脚下,只要我努力,就想去哪儿去哪儿,就什么都能实现。
而这个国家,真的给人一次这样的机会。
只要通过一场人人能参加的高考,就能换取整个人生的崭新开场。
这真的是人一生中最好的机会。
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去的学校,你就意识到了想要去哪个学校,考多少的分数?就拿着一切皆可改变的信心,和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去改变一切。
利用反推法,确定努力方向,填志愿
周小顺想学习编程和金融:从五年后往回推——从大学课程来看,我编程有天赋,喜欢金融,将来想学金融工程。
那必然是理科,尤其要打牢数学基础。
漫长三年,他不偷懒了,他要更好地分数,换更多选择权,避开不想要的未来。
他不需要大人的管束了,他自己有足够的理由努力。
拼命考大学,知道哪所大学适合自己,哪座城市有想要的生活。
而不是最后指望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手册》,解决“人生的下一步怎么走”这个最复杂的疑惑。
当他的老师给周小顺参考要报什么学校时,爸妈可能什么都不懂,觉得听老师的,但周小顺懂,他说:“我不去武大,我不知道测绘是什么,也不喜欢,我要去上海。”
老师教育。
“我给学生报过的志愿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你搞什么特殊?
“我带了你两年,你的情况我最了解。我给你分析一下。
“第一,上海的生活费一个月要1500块,而同样是上大学,武汉500块管够。你的家境不适合去上海读书。
“第二,上海的金融行业竞争多激烈,你去读个二流大学,拿什么竞争?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你与其去上海被复旦、交大、同济压得抬不起头,不如在武汉傲视群雄。
“第三,测绘你不学怎么知道不喜欢呢?
“大多数同学在进专业系统学习之前,都是不了解那个专业的,你不知道不落后。
“…………”
周小顺说:“我要去上海财经大学学数学,再想办法修金融二专。我查了,我的分数够。”
班主任说:“报志愿选专业这么大的事,你小小年纪懂什么?你见过上海财大什么样吗?”
这一刻周小顺准备很久了。
周小顺静静看着她,回答:
“我见过。”
他反问宋班主任:“你见过上海财大吗?”
班主任闭上了嘴巴。
分数很重要,但大学选专业更重要
有不少人从大学出来总会感到焦虑,要找工作了,但却发现自己浪费了四年的青春什么也没有学到,临到毕业,更是有一种恐慌。
比如你感觉什么工作都可以做,但申请的时候有一个硬门槛,比如本科学位必须是统计经济之类,而你学习的是英语。
人生规划,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没关系,想要什么生活,就管住自己,迈开双腿,一步一步朝那里走。差距在哪里,就补哪里。及早做好规划,从高中的时候就发掘爱好,根据个人发展选专业和学校。
高考很重要,但不能忽略的是选专业和报志愿,这才是下一段人生真正的开始。
当你十五岁思考想要怎样进入大学,并付诸行动的时候,就已经走在逆袭的路上了。
如果你十七岁已经知道要做什么时,如今的你会在干嘛,目前的生活状态又是如何?
面对未来,一直主动出击,选择生活,让你的青春不迷茫,规划是贯穿一生的指路灯。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