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晨起或是午睡后醒来总是说自己头疼,动作还磨磨蹭蹭的不愿意起来,家长总是不免一阵担心,孩子这是咋了?生病了?去医院一检查啥事没有。结果第二天又说自己头疼,第三天、第四天……渐渐地家长失去了耐心。
“就是偷懒不想上学吧!”
孩子看着家长生气的背影,头似乎更疼了。
这样的经历你的童年或孩子有过么?请留言告诉我们吧。
这种情况可能并不会经常发生,但是发生的时候总会对家庭和谐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有人就会问了,天天这样装病,是不是孩子心理上出什么问题了?没错,孩子的确是病了,但是不是心理上的疾病,而是:
直立性调节障碍
什么是直立性调节障碍
直立性调节障碍(orthostatic dysregulation)又称起立性调节障碍(简称OD) 是小儿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有人认为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由于OD症状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类似情况,且医生对OD的临床特征不熟悉造成误诊。
OD多见于10岁~16左右儿童,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我国部份地区发病率约占中小学生的8.5%~14.1%,在日本中小学生中约有2%~5%有不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OD虽然在青春期很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往往会有所改善。然而,OD也是可能会持续到成年的,通常是因为继发于环境压力,如入院和就业,OD与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恶化的脆弱性有关。这种倾向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因此,女性的OD症状患病率更高,甚至在成年后也是如此。
发生原因
人的心跳、血压、出汗等现象都是由自主神经所支配的,当人从卧位(坐或者蹲)站起时,通过自主神经的调节,下肢肌肉紧张、血管收缩,使下肢滞留的血液重新回流到心脏,再经由心脏泵出,使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需求得到满足。
而未成年人的自主神经尚未发育完全,功能不稳定,不能快速将血液重新分配,由于大脑等其他器官无法及时获得血液,导致出现短暂性缺血。
有研究推测儿茶酚胺类(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不足也是导致直立性调节障碍的诱因。由于部分患儿的亲代也曾有类似症状,l存在所谓“家族聚集性”,所以也认为OD存在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l属于体质性自主神经功失调或“低血压体质”。
这是一种由于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导致的功能障碍,不是某种器质性的疾病。
直立性调节障碍的种类
直立性调节障碍被认为是循环系统的障碍,临床特征为起立瞬间或直立稍久自觉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多汗,甚至出现晕厥等因人而异的症状。由于血液的氧气和营养供给不足,导致更容易疲劳或从疲劳中恢复得很慢。
他们又根据症状细分为以下几类:
瞬时直立性低血压(instantaneous orthostatic hypotension;INOH)
OD中发生最多的一类, 指的是直立 30 秒内短暂的血压下降,同时感到眼前发黑等强烈的眩晕并伴随心率加快。
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降低可能导致动脉收缩不全。导致静脉回流下降,血压下降。
延迟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几分钟后血压逐渐下降,出现直立性调节障碍。
由于直立位时代偿机制逐渐被损害,导致动脉压在 3-45 分钟内缓慢进行性下降,一般和交感肾上腺素功能异常有关,代偿反射的损害程度和年龄相关,延迟直立性低血压缺乏心动过缓或者停搏症状。
体位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
与瞬时(延迟)直立性低血压不同,体位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时血压不会下降,身体无法适应直立体位,血流返回上半身的速度明显降低,从而造成大脑血流量减少,供氧难以维持,患者因此感到头晕目眩,出现视力模糊或站立不稳。
由于站立中的腹部、下肢的血液滞留,会导致产生过度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过剩分泌。
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mediate-syncope;NMS)
又称为神经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因血压调节、心率反射弧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导致血压急骤下降、心输出量突然减少,引起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短暂意识丧失。
当起立时会突然出现直立性眩晕,无法站立,发生晕厥、晕厥前症状。也有脸色苍白、冷汗等前兆症状。
诊断也很简单
由于直立性调节障碍是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导致的功能障碍,并不像低血糖、癫痫、甲状腺疾病等有指向某个器官的病变,所以一般的常规检查均不能发现异常。
以下11个症状中,如果有3个以上(或是2个症状都很强),就可以判定为OD:
- 不能持续保持直立状态
- 泡热水澡明显不适
- 不愿运动
- 晨起头晕
- 晨起不适一直持续到中午
- 头痛
- 腹痛(脐周痛)
- 倦怠无力
- 食欲不振
- 晕车
- 面色苍白
直立倾斜试验
直立倾斜试验是一项用于检查静脉血管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通过检查人体直立前后的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来确定。
试验前三天要停止一切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小时禁食。试验时要求环境安静、光线暗淡、温度适宜。
患者首先安静平卧十分钟,并记录基础动脉血压、心率和心电图,然后站立十分钟并重新记录动脉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如果患者在直立的十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晕倒等,应立即终止实验。
对比直立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脉压差和T波的变化:
- 直立后心率增快≥20次/min
- 直立后两个或两个以上正向R波为主的导联,T波下降≥0.2mV或50%
- 直立后收缩压下降≥2.6Kpa(20mmHg)
- 直立后脉压差减少≥2.1Kpa(16mmHg)
以上四项中符合两项或以上或试验中出现头晕、心慌、晕倒等即为试验阳性。
治疗
碰到这种情况,也不用惊慌,OD仅仅只是自主神经功能不健全、不稳定引起的,是成长过程中的短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现象就会慢慢改善。
除了自行好转我们还可以主动做些什么来减轻症状的发生。
建议每天进行低等强度的活动
比如每天15分钟的步行等,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以心率不超过120的低等强度运动为主(或以腹肌等卧位进行的运动等)。
改变站立习惯
起立时,不要突然站起来,要花30秒左右慢慢地站起来。
步行开始时,如果头向前屈,脑内血流不会下降,所以可以预防站立时眩晕。站起来的时候,可以向前踏一步两脚交叉,头再向前屈
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不要熬夜,不睡懒觉,不睡午觉。这虽然很难,但是为了不给孩子造成压力,需要配合孩子进行引导。
就寝时,头部比脚高约30厘米,起床时的症状会减少。另外,建议早起时打开窗帘,让房间变得明亮,创造一个容易醒来的环境。
就寝1小时前可以泡个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温柔地给身体搓澡,进行有促进血液循环效果的淋浴和泡澡,在体温还没降下去之前睡觉。
避开炎热的地方
在高温的地方,毛细血管也会扩张,并且由于出汗引起脱水,导致血压下降。
尽量缩短洗澡的时间,还需要注意夏季等其他炎热的环境。
下半身压迫
为了防止血液滞留在下半身,适当利用一些防止血压下降的压迫护具会有一些效果(弹性长筒袜、OD带等加压式腹部带)
注意饮食
盐分是增加循环血液量、提高血压所必需的。因此,通过饮食和零食,可以适当多摄取一些盐分。
补充水分也是必须的。为了维持足够的血压,最好勤喝水,一天要喝掉2升左右的水分。
由于OD症状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类似情况,且医生对OD的临床特征不熟悉造成误诊,另外家庭和学校、社会对这种症状的不了解,也会加深儿童的心理问题。
有调查研究显示,压力和抑郁症状也与直立性调节障碍密切相关,随着压力和抑郁症状的增加,直立性失调与自主神经相结合的患病率也会增高。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