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沉迷游戏

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放在当下,这句话绝对不是玩笑。成人的世界已经离不开手机,似乎手机游戏也开始向孩子的世界发起进攻。

★案例

前不久,一则新闻报道引得广泛关注:一位父亲用没收手机的方式阻止上小学的女儿玩游戏,却遭到女儿的辱骂,让人寒心。

★案例

某短视频平台则曝光了一条视频:一位母亲被上初中的儿子拳打脚踢,原因竟是母亲拒绝给他钱进行游戏充值。

类似这样的事件,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现在的孩子为何如此沉迷手机游戏?究其根源是为何?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什么?如何成为英才家长?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家长不妨问问自己,孩子玩游戏使用的手机是哪儿来了?是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手机游戏存在的?在孩子年幼时,又是谁帮孩子下载的游戏?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家长

我们从小喂孩子的是什么,孩子就习惯吃什么。

在幼儿时期,孩子哭闹了家长用手机游戏作为“哄娃利器”;家长想玩手机游戏时,随手扔给孩子一个手机,作为“看娃法宝”……

是我们这些家长,将手机游戏带到孩子的世界,从小当做“精粮”一口口喂给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发现手机游戏不但不是“精粮”,反而是“慢性毒药”。这个时候家长又要让孩子一下戒掉“游戏毒”,便开始站出来,发号施令,没收手机,家长这样做的结果,孩子只会有一种表现:反抗。

如何帮孩子戒掉游戏瘾?这是许多家长想要得到的答案,而错误的方法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依赖游戏,因此,家长不妨从下面2个方面做起。

第1招:循序渐进,不强制剥夺

起初,孩子是怎么一步步玩游戏上瘾的?其实,是家长一点点失去原则,让孩子慢慢上瘾的。

★案例

妈妈:“只能玩10分钟游戏。”

10分钟过去了,孩子不肯中断,冲着母亲央求道:“妈妈,再让我们玩5分钟吧。”

妈妈:“那再玩5分钟,5分钟后必须关手机。”

5分钟又过去了,孩子仍然不肯停止游戏,哭闹着喊道:“我再玩5分钟,5分钟后我肯定不玩了。”

妈妈:“这是你说的,再玩5分钟必须关手机。”

……

这个生活场景,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很多家长在孩子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就丢失了自己的原则,孩子从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家长纵容孩子的方式就是自毁底线,让孩子有了玩游戏上瘾的机会。

现如今,家长要让孩子戒掉游戏瘾,就要以同样的方式,将时间从1小时,缩短到55分钟、50分钟……当初时间上是5分钟、5分钟加上去的,现在就要5分钟、5分钟的减下来。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家长直接用强硬手段剥夺孩子手机,不给孩子缓冲的机会,就很容易让孩子内心产生剥夺感,这看似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后患无穷。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剥夺感而更加狂热的迷恋游戏,甚至会出现严重叛逆心理。

家长可以换位思考,现如今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捧着手机,不管是工作也好,还是为了娱乐也好,如果直接要求我们不携带手机,相信很多家长会感到不适,甚至会有一种莫名的“缺失感”。对孩子来讲,也是如此,无节奏的、强行剥夺孩子已经习惯的玩游戏时间,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慌,甚至会引发孩子的过激行为。

第2招:耐心引导,帮孩子找替换项

很多孩子之所以会接触到手机游戏,是因为有些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想要“偷懒”。尤其是很多家长本身就喜欢玩游戏,自然会让孩子早早的接触到游戏带来的刺激、兴奋。因此,家长要学会耐心陪伴,当孩子想要玩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寻找孩子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替换。

★案例

孩子:“我想玩游戏。”

爸爸:“我也想玩游戏,我们一起下象棋好不好。”

孩子:“我想下跳棋。”

爸爸:“好,三局两胜,谁输了谁负责饭后刷碗。”

孩子:“一言为定。”

在孩子想要玩手机游戏的时候,家长不要直接拒绝孩子,可以用“同感法”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可替代的事情,比如户外活动、做亲子游戏等等。这样做既能让孩子少玩手机游戏,又能增进亲子感情,可谓是一举多得。这就需要家长不能“犯懒”,要对孩子多一些陪伴。

当然,在当今社会,如果孩子一分钟游戏也不玩,这也许不太现实,只要控制好时间,孩子一天玩10分钟或一周玩1个小时,都是可以的,前提是玩游戏只是作为缓解孩子学习压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成为影响学习的一种恶习。

如果你还有关于孩子教育与学习的任何问题,可微信搜索“英才家长”公众号,英才家长平台会给您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英才家长平台聚焦于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化解家长焦虑,为家长充电,为孩子赋能,提升家长综合素质,科学养育和教育,融汇中西、共育英才,为家教子,为国育才,为家庭、国家和世界培养一流人才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436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7日 下午4:17
下一篇 2022年5月27日 下午5: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