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有些孩子学习很积极,几乎不用家长操心,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而另外一些孩子学习很被动,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天天催着他学习,可是,学习成绩却往往不好。是因为人家的孩子听话吗?其实并不是的,这就涉及到学习的自主性问题。
主要的原因——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成就感!
学习这么枯燥,还整天挨家长的唠叨打骂,我为什么要学习?要不是爸妈盯着,我才不想学呢!有多少孩子,把学习当成了为父母做事,做得不情不愿?没有动力,没有认同,怎么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呢?即使有家长在旁边盯着,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用磨磨蹭蹭来消极抵抗。
所以,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让他感到小得意、小自豪,这才是真正的致胜宝典!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动机的类型不同,激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首先了解孩子的动机类型,其次再根据动机激励孩子。
在生活当中,我们恰恰跳过了第一步,直接进入到了第二步,于是事与愿违。如何判断孩子的学习动机是哪一类呢?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呢?
第一类:迷茫型
如果孩子回答: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要上学,又要交作业,上学真是太无聊了。这就说明他正处在一个无动机的状态,学习对他来说可有可无。所以,他们会拖着作业不交,上课不重视,可能也不太看重考试的成绩。他们去学校,完全是因为家长要求他们去的,或者自己玩得好的朋友都在学校。
想要激励这类迷茫型的孩子,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迈开寻找学习兴趣的脚步,从多方面着手,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第二类:被动型
如果孩子回答:我读书就是为取得好成绩,得到家长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因为考不好就会被家长训,被老师批评。这类孩子的学习动机就是被动型的,他们学习的目的完全出于奖励或害怕处罚。
他们比较被动,所以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鼓励孩子,把目标放大一些,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奖励。
第三类:功利型
如果孩子回答:我学习就是为了证明我很聪明,如果不认真学习,大家就会觉得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或不是一个乖孩子。
这类孩子会发现:我们家长和老师会通过学习,评价他们是否聪明,是否好学。学习好不好,会影响他们在同学中的形象。对于这类的孩子,家长可以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味口,而是获得自己生存的本领。
第四类:目标型
如果孩子回答:我学习就是为了将来能去自己想去的大学,能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能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种人。
这个类型的孩子,学习不再是为了外部奖励,更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评价,他们已经拥有了主动学习的动机。孩子发现好好学习,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认为只要自己去努力学习,就能达到目标、完成梦想。
虽然这类孩子的学习已经相当主动了,不用家长去操心,但家长仍需要注意的是,提醒孩子不要有所偏废。在注重兴趣的前提下,应该多面发展,引导孩子去探索各科之间的联系,做一个精通一门,其它兼会的人。
为了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那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你得肯定孩子的努力:比如孩子考试进步,你应该说:你成绩的提升是你上个月努力的结果。
接着,你得给孩子指导和帮助:孩子在学习上如果遇到挫折,你首先应该肯定他的付出,然后再指出他的问题或者引导孩子寻找外部的帮助。
其次,你得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学习上遇到困惑、苦恼,你应该接纳他的情绪,并且带孩子一起分析现状,找到解决方案。
最后,你应该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兴趣:给予孩子探索自然、认识社会的机会,顺应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方方面面,让他尽情的发挥而不是阻止他。有的孩子小时候,喜欢拆卸玩具,你连忙阻止:有的小朋友不喜欢学钢琴却被你要求强制学习:有的孩子喜欢唱歌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让唱歌,其实这都是阻碍孩子兴趣的行为。
当然了,父母还应该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承担成长中的压力,让他们意识到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学习管理自己的事情,确定未来的大目标和方向。以此来自律、内省,激励自己学习。
父母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的同时,也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给孩子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那些孩子努力后也难以达到的的目标,会打击孩子的信心,让他产生反正也达不到要求而想放弃的情绪;
2、通过方法训练等方式提高孩子的能力,让孩子能胜任较难的任务;
3、要及时给孩子正向反馈,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信任和肯定;
4、要帮助孩子认识他自己的行为、计划以及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导孩子在某些方面提升自己。
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对自己的要求应该与对自己的要求是一致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应该首先做到。希望孩子好好学习,那么自己就应该认真工作,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也提升了自己。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晚安。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