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名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由于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每天早出晚归,很难顾及他的学习,所以明明总是借查资料等理由拿着手机玩游戏、找朋友聊天。老师虽与明明、沟通了孩子的问题,但效果微乎其微。由于明明写作业总是糊弄甚至不能按时完成,缺乏学习主动性,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很多父母表示,让孩子自己待在家中乖乖学习并不现实。特别是低年级孩子,他们的自觉性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哪怕在学习桌前坐5分钟,都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似的。
为此,我校对父母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时出现的误区,主要有:
1.包办代替型
父母想帮孩子抓好学习是正常的,可是有些父母包办得太多了–从孩子上学开始就一直陪读,每天的作业需要老师发到家长交流群里,题目不会做父母来帮忙,就连作业没带父母也会帮孩子出主意、想策略等。父母的过度包办让孩子变得越发依赖别人,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父母只能越帮越多、越帮越过,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孩子的学习变成了父母的事情。
2.监督挑错型
有的父母追求完美,怕孩子作业不工整、错误太多,所以总是不停地唠叨:“这个字不好看,擦掉重写”“这个单位写错了,重来”“这个数计算得不对,重算”……还有的父母将自己对学习的想法和方法强行灌输给孩子,不考虑孩子是否能够接受。于是,孩子在挑别和指责中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
3.关注过度型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写作业很辛苦,一会儿进来看看还有多少没有马,一会儿告诉孩子先休息一下,一会儿送来一杯果汁……父母过多的关注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同时影响他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
4.放手不管型
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忙,把孩子交给祖辈,由祖辈负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偶尔与孩子相处时便更加溺爱、任其放纵,导致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好,时常抄作业、落作业。祖辈辅导不了,只能哄着、骗着。久而久之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更加不爱学习。
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学校和家庭应当格外重视的问题。以下有几点建议,可供父母借鉴。
1.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放手和退出
首先,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切忌将家庭教育搞得“轰轰烈烈”,要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听从安排–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
其次,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他需要独立承担学习的任务。消除了孩子的依赖感后,父母还要着手鼓励孩子,肯定其努力,让他看到自己正逐步走向独立。
2.坚持正面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用积极的眼光、正确的姿态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切总营造说教和过于严厉的须围。有的父母总是讲很多大道理,孩子稍一做错就对其进行批评和打骂。这种紧张的气氛会使孩子感到恐惧,大脑的思考反而被严重抑制、扰乱,妨碍其正常学习。
因此要注意长话短说,给孩子创造平和放松的家庭氛围,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母要耐心地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都是大有益处的。
3.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父母应每天都留出与孩子独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父母扮演的角色可以是倾听者,倾听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快乐的、苦恼的、难过的、疑惑的……在耐心倾听的同时,还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视,孩子也会重视起来,而且会欣然接受父母的建议。
再者,孩子出现学习问题与其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制订的学习计划要具体、详尽,要确定学习内容和时间,控制进度,并配上相应的监督措施。当孩子能
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养成习惯后,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可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引领孩子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进面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