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母亲只想如何使孩子关注自己,那么以后孩子将反感任何分散他对母亲注意的举动。他会一直依赖母亲,如果谁想从他母亲那里取得一份关爱,就会成为他的敌人。对别人的关怀就是对自己权益的剥夺,不管是自己父亲还是兄弟姐妹都不行。慢慢地,这个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观点:“妈妈只属于我自己的,不属于别人。”
心理学家分析:假设孩子有一种倾向,要恋上母亲,并希望和她结婚,憎恨父亲,并希望杀死他。如果我们了解孩子的发展,这种错误就不可能发生。恋母情节只产生在希望占有母亲全部注意力,并避开其他人的孩子身上。这种欲望与性无关。它是支配母亲的欲望,它要完全控制她,使她成为奴仆。只有被母亲骄纵惯,并且对世界上其他人没有同胞感的孩子,才会有这种欲望。在非常少数的例子里,始终只和母亲在一起的男孩子,会把她当做解决自己爱情和婚姻的对象,因为除了他母亲之外,就无法想象出有任何人肯和他合作的。他不相信有其他女人能够和母亲一样臣补。所以,恋母情结是教育错误所造成的,和性没有关系!
被母亲束缚在身边的孩子,一旦进入一个与母亲隔绝的环境,麻烦就开始了。例如:当他到学校去或在公园里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时,他的目标仍然是要和母亲保持联系。不管是什么时候,他都不愿和母亲分开。他希望永远留在妈妈身边,占据她的思想,并让她永远关心自己。他的方法不可胜数。他可能变成妈妈的心肝宝贝,善于示弱,撒娇,以博取同情。他也可能一遇到挫折就会大哭或者生病,以此来表示自己需要获得关怀。他也可能时常发脾气,通过不服从母亲或者和母亲争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我们发现了各种各样被宠坏的儿童,他们只会拼命地获得母亲的注意,对自己的任务拒不理会。
孩子们会很快且熟练的找出哪种方法最能够有效的吸引母亲的注意力。被宠坏的孩子通常都害怕孤独,尤其是一个人呆在黑暗中。他们并不是害怕黑暗本身,他们只是利用害怕来使母亲跟他们待在一起。有这样一个孩子,在黑暗中总是大哭大闹。一天晚上,当他的妈妈寻着他的哭声而来时,她问他:“你为什么害怕呢?”“因为很黑”他回答到。但是他妈妈已经识破他行为目的了,她说到:“难道我来了以后就不黑了吗?”可见,黑暗本身并不重要。
他对黑暗的恐惧只是因为不喜欢和母亲分开,他会利用所有的情绪,智慧,力量,把母亲叫到身边。他会奋力尖叫,大声呼喊,吵闹不停,不断制造麻烦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害怕”就是其中一种方法。我们不必关心害怕的原因,而是要分辨出它的目的。所有被宠坏的孩子都会害怕某些东西:他们利用他们的恐惧来吸引注意,结果恐惧就成了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他们利用他们来加强和母亲的联系
当看到孩子有上面这些表现时,母亲要注意了,要与孩子保存一定的距离,要让孩子与父亲,和亲戚朋友建立连接,让孩子融入到整个社会生活中!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