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在长期接纳孩子不上学的情况下,最近出现180度大转弯,开始给孩子摊牌,不上学可以,但你不能一直待在家里,要不你出去打工。爸爸妈妈站在一起让孩子做选择,孩子别无选择,说别让我去打工,我还是上学吧,并且还主动交出手机和电脑,准备在家自学。
看到这个信息,我心中五味杂陈,我最能理解在休学当中的孩子,其实孩子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但孩子能不能走出来,取决于他是否真正感受到家长无条件的爱,当这份爱还没有让他确认时,孩子是很难奋起的。没有哪位孩子愿意长期躺平,躺平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当初受到的伤害程度和家长的改变程度,但最忌讳的就是家长没有一个稳定的秩序感,一会儿无条件接纳孩子,一会儿又开始附加诸多条件和选择。
为此我专门和儿子进行了讨论,因为儿子就是从这样的状态下慢慢奋起中考的,当时在家时我们一直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爸爸妈妈希望你能够尽快去上学,但如果你现在没有准备好,我们也是接纳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慢慢集聚力量最终参加了中考。我问儿子,你怎么看这位家长的做法?儿子说,那过去妈妈的所有努力可能就白费了,因为这告诉孩子,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之前的做法都是有目的。
我又问孩子,那这个孩子选择了上学啊,还把手机和电脑都交出来了。儿子说,那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呀,即使他去学习也是带着恐惧去学,而不是真正想通了想去学习了,这样坚持下来的可能性有,但孩子是非常痛苦的。我问儿子,如果父母一直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会一直躺平下去吗?儿子说,不会的,只要孩子想清楚了自己的问题,他一定会走出来的。如果家长逼着孩子走出来,长大以后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会亲近。
是啊,这与语凡老师爱中管教的理论是一致的,我们陪伴孩子复学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带着恐惧去复学,这样的复学可能成功,但这可能会牺牲孩子内心的自我,带着恐惧学习的孩子的动力都是来自外界,他们会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和眼光,而逼着自己向前努力,无法实现自我同一性,这对于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这样的复学也有可能造成二次休学,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因为孩子心理上是没有准备好的,孩子带着对学习和怕失去爱的双重恐惧,是很难有持续的动力坚持下去的,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孩子坚持不了几天又会退回来,只有家长坚持无条件的爱孩子,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才可能真正走出曾经的泥潭,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只有带着爱去学习,孩子才可能真正实现自我同一性,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动力才能够源源不断。
晚上外出散步和爱人讨论这个问题,爱人问我一个问题,如果这样的孩子在家长的要求下坚持下来了,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多年后他会不会感谢自己的父母,好在当时逼了自己一把?这个问题特别有现实意义,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常常会说,要不是我爸当年严格要求,我没有现在的生活。我曾经也是这样的想法,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当然不是埋怨父辈,这是他们能够给我们最好的教育。但这样的教育也造成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自我,培养了太多中国式好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带着恐惧前行,时时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要求,成为一个生活的提线木偶,这样的生活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滋味。
如果当年没有父辈的严格要求,或许可能上不了更好的大学,但在自我探索中我们都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可能职业生涯与现在不一样,可能还没有现在外人看来的好,但人生的幸福是什么?不是别人认为好就是幸福,而是内心是否充盈富足,你是否特别爱自己,特别认可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与你的职业和地位其实没有太多的关系。
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想清楚一件事,我们是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培养一个考上好大学有体面工作的孩子,还是培养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选择不同,方式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自己就是前者,但我的前半生其实过得极其痛苦,这种痛苦是内心的纠结与挣扎,与外人没有任何关系,在外人看来我却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人,但幸福吗?真的不幸福,我不希望重新培养一个和我一样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我一定要用我的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内心充盈并且自信,这可能会花更长的时间,经历更多的曲折,但这认为值得!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在父母爱的滋养下长大,在青春期真正实现自我同一性,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学习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因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每一个人都是走在自己的时区里,不要觉得暂时的躺平就是永远的停滞,有的人20岁就成了明星,而有的人70岁才当上总统,每一个人从来都没有落后,也从来都没有领先,因为你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3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