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孩子连老老实实地坐在书桌前都很难,那就不要说学习的时候能投入到多少的专注力了。其实这种特别散漫,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成绩都不尽人如意,因为他们在学校上课时候也一样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学业上的完成度就很低。
特别是男生这种情况非常的普遍,在小学阶段的时候,如果没有改善,那么到了初高中就很难拼得过其他学生。其实这种情况想快速改善是蛮难的,但是通过渐进式的努力,滴水穿石,积少成多,最后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当然,一方面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渐进地去改善,而另一方面父母需要明白针对这类散漫儿童对应的训练方式,应该采用更投入式的训练。掌握了投入式的训练,它会使孩子的头脑变得更加聪明。
什么是投入式的训练呢?简单来说,老师经常会反复强调某一个知识点的重要性,让学生去思考。但是很多学生只能应付表面的工作,却没有办法针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自然这样就无法成长为解决能力出色的学生。那么如何来加强孩子的投入性呢?老师先来讲一讲第一个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1、多陪在孩子身边,加以从旁观察
对于孩子学习的内容,每天要有规定的部分,虽然孩子不能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但是家长在初期需要陪在孩子身边多加以叮嘱,但是这种叮嘱并不是帮他解题,而是一种在旁边的观察,适度的给予称赞和鼓励,当然也不要无条件的宽大。孩子在听到表扬的时候会感觉到非常的快乐,因为他在学习中得到了称赞,就会暗自喜欢上学习。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称赞就能让孩子把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2、降低称赞的频率,适当提升难度
渐渐地家长可以降低称赞的频率,慢慢的转变为选择性地称赞。比如,之前是孩子解出一道题目的时候给予称赞,要逐渐地转化为在孩子长时间的学习或者解除难度题目的时候,再给予称赞。
3、家长布置的作业量要适当控制,培养规律完成
对于家庭作业量,家长的设置应该以孩子不会很辛苦为主。一天能保持在一个小时,每天能有规律性地完成目标就好。但是千万不要强制性地逼迫孩子,因为孩子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父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引导孩子的学习。
当然,经常听到家长因为孩子的厌学而导致突然大哭的情况。这要根据孩子实际的状态来选择处理的方式,可以跟孩子商量,今天太累了,下次再做。也可以说就算哭也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学习。选择哪种方式就要根据孩子的状态和情况灵活变通再决定。
4、选择跟孩子能力相配的目标
如果孩子总是感觉到学习非常的厌烦,那就要查看孩子的学习目标是不是相比于孩子能力定得太高了,有必要的话就要进行一些调整。但是家长也要意识到,当孩子无法学下去的时候,其实这是一个将孩子忍耐力提高到上一个阶段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就无条件的让步。孩子的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完成的作业量,形成一个规律,每天利用一段时间动脑,孩子就会一点点地发生变化,因为不管多么简单的学习活动,他都要需要投入自己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还有投入度。
特别是让平时坐着就很难坐下静下心来的孩子,习惯了反复地去做这种规律性的活动,他的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忍耐性来应对又难又累的事情,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完成,就说明孩子已经慢慢的形成了一个稳固的过程。
接下来还有四个阶段的过程,让孩子的大脑变得更聪明,更专注!欢迎家长持续收看!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