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丛黎 通讯员 李春燕)14岁的小花开学就是初三的学生了,今年暑假由老家转来城阳的学校读书。假期里小花有时也会有胸闷、心慌等身体不适的症状,去医院做了检查没有查出什么问题。可开学后,她无法正常在课堂读书,一到教室里就会感到胸闷、心慌、憋气,甚至会有窒息感,实在太痛苦了,只能逃离回家。爸妈理解不了,以为小花不愿上学找的理由,可小花说不是的,表示自己愿意上学读书。眼看着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爸妈没有办法只好带小花来到城阳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经过崔孝菊心理医生的仔细问诊和心理检测,小花被诊断为“适应障碍”。
无独有偶,小花就诊的当天下午,15岁的果果也因不想上学被班主任老师带来心理门诊。她是高一新生,家在几百公里之外。开学一个多月,她每天心情都不好,对什么都没兴趣,动辄哭泣,睡眠也不好,想家想爸妈,一门心思要退学回家。因为疫情原因爸妈不能来学校看她,只好委托班主任老师带果果来心理门诊求助。果果也被诊断为“适应障碍”。
什么是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有什么表现?患有适应障碍应如何治疗?今天,城阳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医生崔孝菊来和大家说说适应障碍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典型的生活事件包括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等有关。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
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3个月内出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应激相关的躯体功能障碍(头疼、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社会功能或工作学习能力受到损害。有些患者可出现暴力行为,儿童多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
成年人多见情绪症状,以抑郁为主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变化和体重减轻,有激越行为;以焦虑为主者,则表现为焦虑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窒息感等。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表现为逃学、斗殴、盗窃、说谎、物质滥用、离家出走等。儿童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退行性行为,以及无故躯体不适等含糊的躯体症状。
适应障碍的治疗
适应障碍的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障碍可自行缓解,或者转化为特定的更为严重的其他精神障碍。因此,适应障碍的治疗的根本目的要放在帮助患者提高处理应激境遇的能力,早日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防止病程恶化或慢性化。
治疗重点以心理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泄的途径问题。治疗首先要评定患者症状的性质与严重程度,了解诱因、患者的人格特点、应对方式等因素在发病中的相对作用,应注意应激源对患者的意义,主要采取一对一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方式。
药物治疗只用在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是加快症状的缓解,为心理治疗提供合适的环境。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应该持续进行,特别是那些恢复较慢的患者,更为有益。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