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中国滑雪运动员谷爱凌
在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异彩
有人说她是“别人家孩子”天花板
也有一些家长陷入“谷爱凌培养焦虑”
孩子咋培养?
如何“赢在起跑线”上?
“双减”落地,“躺平”还是接着“鸡娃”?
这些问题,你一定也都有
在网友投票选出的
“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中
“教育改革”位列第七位
作为民生热点之一
教育话题连续五年位列热词前十
而在今年的两会中
教育问题也成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建议婚姻登记前、孩子入学前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黎霞表示,今年两会,她将就《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提出相关建议。“希望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使父母持证上岗成为现实。”黎霞举例解释说,比如在婚姻登记制度中,增加申请婚姻登记时,申请人需参加一定学时的家庭教育课程的培训学习,需进行基本知识的一个测验;又比如说,在相关的教育制度中,增设孩子入园、入学、每年的注册前,必须参加一定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的学习、完成基本知识的测验等。
建议让性教育进学校进课堂 提高孩子自我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高晓笛表示,由于我国学校教育中严重缺失性教育,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高晓笛建议,对教育行政及学校领导进行科学系统的性教育专题培训。组织专家尽快出台《中国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让性教育进课堂有纲可循。同时,将性教育融入学科编写地方教材。允许据各地实际将《中国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编写融入学科的地方或者校本教材。将性生理发育与性保健写进健康课教材、性道德与性法律写进思想品德与法制课教材、性心理发展及两性交往写进心理健康课教材、性安全与性保护等写进体育与健康课教材。她还建议,要培养和培训能胜任系统科学性教育的师资。将性教育专业纳入教育学本专科目录,设立性教育师资专项培训经费,在相关学科师资培训中增加性教育专题。对特殊教育中的性教育师资培训要设立专项投入。
建议开展线上法治课强化法治教育,让孩子们真正学懂法、能用法
全国人大代表张智龙表示,一般的普法形式对于孩子来说过于晦涩难懂。中学阶段是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此阶段通过生动的案例开展法治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通过科技手段如线上法治课等方式,一遍遍强化孩子的记忆,让法入脑入心,真正实现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
建议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今年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的建议》。他介绍,青少年抑郁高发的成因有很多,一些青少年自杀案例也与抑郁症状或抑郁症有关。俞敏洪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高度重视青少年抑郁等精神困惑问题,建立教育部、卫健委、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行动的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精神困惑问题的氛围。
建议取消中小学各种艺术考级
全国政协常委吴为山建议,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推动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学校的“美育课堂”,同时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他认为,应大力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育活动编入课程,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锅庄舞、瑶族的竹竿舞,陕北的剪纸、苏州的版画、天津的泥人等;制定不同年级的培养计划,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课程领域,有机增加课时,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展)”,使学生从小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为中小学生切实减负,“让兴趣回归兴趣”。
建议取消中小学课后服务费
全国政协委员佘德聪建议,进一步修订九年义务教育法,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政策,全国统一免除中小学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改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补贴等方式实现免费提供课后服务;建立中央财政增加中小学教育课后服务专项基金,对地方财政实施统一支付补贴。
建议双一流高校招生以裸分录取
全国政协委员钟茂初表示,出于公开角度考虑,他建议凡是列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高校及学科相关专业的招生,一律取消各种加分,建议双一流高校招生以高考裸分录取。此外,他还建议,凡是列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高校及学科,该高校及学科相关专业在各省市区的招生名额,应与各省市区当年的应届考生比例大体相当。
建议部属高校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
全国人大代表卢克平提出建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应按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卢克平提出建议,应充分考虑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在全国占比情况,统筹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指标分配,适当减少高校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更好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等生源大省的倾斜力度。
建议将家庭关系教育列入大学必修课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表示,中学时期学校和家长大多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缺少家庭伦理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相对欠缺。一些人不懂如何恋爱,更不懂未来如何经营家庭教育子女。步入社会及组建家庭后,难以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家庭伦理关系。黄细花建议,将“家庭家教家风”列入高校必修课程,教会学生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学会经营夫妻关系,引导学生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教育子女,学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建议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统考
全国人大代表张常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的内容她印象深刻。她在发言中提到如何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其中包括抓住体育学业水平测试这个突破点,建议在一些地区试点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省统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并将该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
发展高质量教育
就是要让每个孩子
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今年教育工作如何开展
政府工作报告为您划重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
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
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
每位学生身后又连着一个个家庭
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
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的通力协作
最重要的是
教育的初心
不是培养“别人家的孩子”
而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9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