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啊?
现在的年代,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
但有时候,大家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家长们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反倒可能会适得其反。
有时候,家里的家长不太管孩子的学习,孩子反而学习成绩贼好,让人完全看不懂是怎么回事。
我看到一位宝爸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两口子都只有高中学历,当学生的时候就没怎么学习,有了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平时自己就爱玩,很少过问孩子学习,更没把孩子送补习班。
结果这孩子从小就很自觉,就自己学,硬是从小县城考进了985——南京大学。
很多人向他们取经,这么优秀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妈总是淡淡地说:我们没太管,孩子从小自觉学习,习惯养成就好了。
另一个是前领导的女儿,孩子妈妈舍得把工资的一半都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路都是上的最好的学校,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再加上自己还要抽出盯着孩子学习,孩子不睡她不睡。
最后孩子有些逆反,一本线没过,复读了一年走了个大专。
所以,你有处说理去吗?
有些事,不必太当真
前面说的第一个例子,如果不是身边真的存在,确实很难相信。
有个亲戚,男的出门在外打工,女的在家陪孩子,但这种陪,也就仅限于照顾一下生活,学习什么的,完全不管。
平时大人在家里也是自己玩自己的,孩子学习都是靠自己,就连孩子放学的时候,也经常是自己打着麻将“走不开”,然后让那个谁谁谁,接娃的时候顺便把自己娃捎回来就行了。
就这,人家孩子学习自觉到不行,一路重点,高中时还分出精力去搞竞赛,虽然最后没被保送,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考了个C9。
后来在C9里也是继续拿奖学金,被老师重点照顾,说是保研本校完全没问题,但人家还想冲冲清北复交(笑哭)。
相比起很多人花了大心思培养娃,结果娃就是不给力,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虽然如此,但这种事终究不是普遍的例子。
作为父母,每个人当然想要这样无比自觉的学霸孩子,但多数人最终是无法如愿的。
无论你自己当年曾是多么牛的学霸,但面对孩子不知怎么样组合出来的基因,也只能徒呼奈何,无计可施。
有时候,你还真得信命、认命,这个时候,即使是北大教授也无法例外。
怎么管?
家里费了很大力气,但孩子成绩仍然不理想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开头的第二个例子,家里用力过猛,把孩子搞得逆反了;第二种就是上面说的,孩子可能确实不太擅长学习,离家长的期望有些差距。
不过,这主要还是因为家长们,容易把自家孩子和自己(尤其曾经是学霸的家长)、别人家的孩子放在一起比较的缘故。
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有些孩子确实天资聪颖、反应快、智商高,一看就会,一会就能举一反三,这你真没招。
人和人确实有差别,你必须得承认,家长们的苦恼,很多都来源于和别人家孩子的比较,如果单看自家孩子,如果每一天都有进步,这就足够了,有些事,你强求不来。
但是,这并不代表家长们就应该躺平。
杨绛先生在回忆自己的孩提时代时,曾这样说他们的家庭环境:
父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让我们去学习”的话,但只要我们看到他,他就一直在看书,所以我们几个孩子也都去看书了。
大家千万不要寄希望于自己在家打着麻将,自家孩子还能自觉学习,那毕竟是极少数的概率,更多的可能是,孩子和你一起玩上了。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外乎是说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
很多父母犯的错误在于,放弃了自我成长,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每天只盯着孩子的学习、考试,还要拿别人家孩子来比较,是你你会心服吗,会不逆反吗?
不管、指望孩子自觉肯定不行,但怎么管才能有效果,这就是门学问了。像杨绛先生父亲那样的“不管”,才是最高级的管啊!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