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经历了长假期,开学时如何说服孩子去上学成为了父母们的一大难题。但“孩子不想去学校”的现象,我并不认为全部都是负面的。不可否认,不去上学对学业和升学方面会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孩子也有可能学到许多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获得更大的收获。
我认为孩子不去上学,是“内心调节器”开始发挥作用后的自然现象。像电暖炉和电热器等家用电器,也可以看到调节器在其中的应用。
如果没有调节器进行调节的话,后果会……
所以,调节器正常发挥作用的话,对家电乃至家庭、人身安全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的内心,其实也依赖调节器的运作才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当身心持续处于过度疲劳的情况时,就容易出现低烧,全身疲乏无力,抑郁和不安的症状,这些都是身心要求休息的信号。正因为出现这些信号,人们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适度休息,防止身心俱疲。
有时孩子不想去学校,可能表示他内心的疲惫已经超过了可以承受的限度。因此,孩子内心的调节器开始起作用,使孩子不愿意去学校,以防止自己伤痕累累的内心再继续受到伤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孩子不愿意去学校,是正常反应。反过来,如果没有这样自然反应的自我保护机制,从医学角度来看,即使受到了严重的霸凌,或者已经身心俱疲,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继续坚持上学,才是最让人担心的情况。
理解与包容
实际上,那些不想去学校的孩子,在精神科医师诊断后发现,其精神上的问题并没有父母所担心的那么严重。
有一名18 岁女生,在高中毕业典礼结束之后的第二天,就出现了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暴发了厌食症。她说道,“我那时连不想去学校都做不到”。
所以,当孩子说“不想去学校”时,请父母务必重视,这也许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一开始不理解孩子的心情,强行要让孩子去学校,但是后来慢慢地理解了孩子的心情,便接受了孩子目前的状态。我觉得这样是非常好的,基本上来看,保持现状是好的。
孩子变得不想去上学时,父母的心理过程与心理学家所说的末期患者的心理过程有相通之处。指出这一点的是巨椋修,他的电影作品有《不上学的真相》《没关系》等。
第一阶段 否认
当出现无法接受的打击时,首先心里会出现否认的情绪。
第二阶段 生气
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时候,接下来,会发怒或怨恨。
第三阶段 交易
然后,无可奈何的时候,与孩子进行交易。或者借助一些超自然力量。
第四阶段 抑郁
经过了以上的阶段,知道一切都没用后,便陷入整个人被无力感和悲伤占据。
第五阶段 接受
最后,得知不得不接受现实,最终心里平静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五个阶段,也有人会跳跃,或停在中间某个阶段。这些心理过程也并不只符合孩子不上学这件事,这也可以说是当人遇见某种打击时,一般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这个角度看,这位提问者已经到达了第五阶段了。才三个月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真是不容易啊。
可是这五个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接受”,真的就是最后的心理状态了吗?我之前一直在纠结于这个问题。
我有一些疑问。虽然要“接受”,但心底依然会有些不甘心。心想,就这样放弃了吗?这就是最终结果了吗?
最近,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接受不是最终形态,在那之后,还有一个阶段,那才是最终阶段。就是“感谢”。
第六阶段 感谢
大家都彻底地思考孩子为什么不上学、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那首先,必定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人活着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首先,孩子父母需要改变”,因为这样的想法而努力的实际过程中,孩子父母会感受到,孩子的痛苦,其实是他们自身的痛苦。
而当孩子父母领悟到这一点,就会迎来“感谢”这份强烈的幸福。
当然,对正挣扎于眼前的痛苦的人说要抱有感谢之心,这是不行的,靠强制手段是不能产生感谢之心的。
但是,令我大为惊讶的是,每次参加专门为不去学校的孩子们召开的家长会的时候,必定都会有一两个家长说出对自己孩子表示感谢的话语。
所以,不幸绝非是绝对的不幸,不论是什么时候,都有变成幸运的可能。
感谢之心
我认识好几个人,他们即使得了晚期癌症这样的不治之症,也对自己得的这个疾病抱有感谢之心,“因为得了这个病,才让我知道了一些这么重要的事情”,然后双手合十而逝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育儿是为我们带来幸福的事情。在育儿的过程中没有遇到麻烦的时候很快乐,而遇到麻烦的时候,反而更值得快乐。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8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