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时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塑造,对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都有重要的意义,也将为孩子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
“双减”政策实行后,孩子在家时间充裕了,家长要如何高质量地陪伴高年级学段的孩子,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呢?
一、高质量陪伴需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自主的学习氛围。
安静的家庭学习环境能促使孩子高度集中精力,专心学习,培养专注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孩子主动地学习,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所谓高质量陪伴,不是孩子学习时家长刻意坐在一旁监督,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整体把控,在孩子需要时与他一起理清思路,建立知识链接,寻找正确的思考方法。当孩子明确应该怎样去分析、去学习时,家长要相信他能独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此增加孩子学习的“独立感”和“获得感”。家长只有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才能激发他主动学习的意愿,才能有意识地促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高质量陪伴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商定“好习惯目标”,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控能力。
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已初步形成一些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家长要把握时机与孩子商定“好习惯目标”,坚持“同步走”与“分步走”并行。
“同步走”是注重孩子整体发展,多个习惯同时培养,相互促进。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其生活、卫生、劳动、运动等诸多习惯关联紧密。日常生活中,家长不断强化训练生活自理意识,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从而提升独立学习能力;运动习惯目标达成能有效促进孩子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阅读习惯可以促进孩子思维发展,激发强劲学习内驱力。“同步走”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加强时间管理意识培养,严格执行作息计划,控制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避开诱惑,约束行为。
好习惯培养要“分步走”,是因为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阶段设定目标,利于孩子逐级体验目标达成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控能力,最终将好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分步走”需要细化习惯养成,逐一形成能力。如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时可以将其细化为:课前预习,先了解内容再带着问题进课堂的习惯;课上专注听讲,学会边听边思,而后逐步养成做笔记抓重点、记关键点、标疑点、写感悟的习惯;课后养成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写日记等习惯。
好习惯目标的核心是“自主和自律”。它是孩子进入中学乃至终身学习必备的重要能力。
三、高质量陪伴需要建设学习型家庭,持之以恒促习惯,以达成持续发展的长效化。
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思维习惯。行为上,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积极学习的典范;方法上,做到坚持不懈地强化训练;情绪上,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孩子。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助力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观念,让孩子始终保持稳定的高效能学习状态。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