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罗凯燕
受疫情影响,深圳中小学和幼儿园延迟开学。在孩子们居家学习期间,很多家长被熊孩子的“无效作业”“有效拆家”搞得焦头烂额。在疫情影响下,家长怎样稳住心态,教养好孩子?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及专业心理疏导知识,汇总防疫期间带娃宝典,提醒家长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气到想动手?小心违法
遇到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产生过揍他一顿的冲动。这时,请家长们深呼吸,告诉要自己冷静,因为殴打孩子违法。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提醒,根据《未保法》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不得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同时,对孩子实施暴力,不仅违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亲子关系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被孩子气的影响到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要怎么办?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议家长,一方面,要努力说服自己先冷静,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多与朋友、亲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通过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第二,可以拾起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调节身心;第三,可通过建立考核量表、与孩子平等对话、生活合作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自主、自觉发生“改变”。
孩子在家坐不住?将心比心疏导化解
当前,深圳一些社区小区被划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人员出行受到限制,很多孩子会不厌其烦的问家长“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玩?”“我为什么不能出去玩?”等问题,即便被告知防疫需要,仍坐立难安,不断试探询问。这时,家长们不要简单粗暴的回怼。因为被限制外出,很多大人都需花大力气进行心理调节,何况是懵懂的孩子。
请家长保持“同理心”,耐心向孩子讲解分析疫情情况,告诉他们不能出去的原因以及出去将造成的后果。通过带领孩子学习防疫先进榜样、加强生命教育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过程中,冷静询问孩子的感受,与之进行交流,达到心理契合。
此外,玩耍不一定要去外面,居家生活也可以健康有趣。例如: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分配家务,如摘菜、摆盘子、洗碗、扫地、整理等简单的家务,在劳逸结合中释放精力和压力。同时,运动可以分泌多巴胺,能够释放压力、舒缓情绪,提高免疫力。家长每天可适当和孩子共同进行体力游戏,比如瑜伽、健身操、跳舞等,让孩子在家,也能过的有趣、健康。
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精力充沛的孩子,在家没啥玩的,就会区“闹”家长。对此,有些家长会随手丢一部手机或iPad自己去玩儿。然而,孩子心智尚不成熟,过多 、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容易产生依赖,造成网瘾、厌学逃学、自卑自闭等问题,给孩子成长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遇到孩子沉迷网络的情况,家长要怎么办?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议,家长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一方面,不要图一时轻松,让孩子自己玩手机。第二,自己不要天天围着电脑手机转。第三,引导孩子发展其他兴趣爱好,例如,做运动、阅读、学新技能等,找到除了刷手机以外消磨时间的方式,改善网瘾情况。第四,尽早培养孩子的自主性,通过与孩子们共同协商,一起制定上网方案,帮助孩子“有限上网”。
杜绝无人看护 让孩子永不“落单”
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家长却需要通勤上班,怎么办?可以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吗?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介绍,《未保法》第二十一条,未成年人的父母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身体、心理原因等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等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近年来,因家长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而发生的惨剧频频发生,如坠楼、触电、烫伤、玩火成灾等等。在悲剧面前,原本心存侥幸的家长们追悔莫及。
那么,如果因疫情防控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孩子处于无人看护状态,该怎么办?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介绍,可以第一时间拨打12345(转)6或者联系社区、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可对孩子开展临时照料和救助,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审读:孙世建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