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好像永远不懂,有些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平时做什么事情都很聪明,手机不用教,玩得比我大人还熟练;买回家的拼图,十分钟就拼好了;可为什么就唯独学习成绩始终上不去呢?
虽说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如果成绩不好,就等于断了这条路,以后对人生的选择权利就会变少。所以很多父母情急之下,甚至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比如打骂,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反而会让他越来越差。
可以说,孩子成绩不好,多半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引导不正确,下面3句最伤害孩子的话,父母千万别再说了,后悔都来不及。
1
“我就知道,你肯定不行”
中国父母最信奉“打击式教育”了,认为不打不成才,对孩子从不夸奖和鼓励,有的只是否定和批评。
学校运动会上,孩子在百米短跑中获得冠军,父母心里很开心,但是嘴上却说:“体育好有什么用,要是读书也这么好就好了!”
期末期间,孩子每天有条不紊的学习,终于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前三的好成绩,哪怕父母心里乐开了话,可还是会说:“你复习还是不够认真,要不然就是第一了!”
换季的时候,孩子生病了,明明自己担心的不得了,说出口的却是:“让你多穿一件偏不听,现在生病了吧!”
身边这种父母比比皆是,他们相信“我不夸他,是怕他骄傲”,包括很多明星家长也是这样,宋丹丹曾在节目里用“废物”来形容她的儿子巴图;董卿也曾公开表示,从小到大父亲从来没有夸过我,好像永远都达不到他心里的标准。
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往往平时成绩不错,但关键考试往往会发挥失常。因为他们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想听到父母说一句鼓励的话,可是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于是遇到难一点的题,心想这么难,我怎么会写。
夸奖是否真的会让一个孩子变得骄傲,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长期生活在父母打击之下的孩子,这种强烈的自我否定足以毁了他一生。
2
“小孩子懂什么!”
我最好的一个哥们,小时候特别喜欢唱歌,成绩也不错。
十岁生日那年,父亲送给他一把吉他,可把他高兴坏了,每天用纸巾擦拭,晚上睡觉都放在床头。后来在学校一次歌唱比赛中,他获得一等奖。拿着证书,赶紧告诉妈妈,我长大后想当歌手,他妈妈是这样说的:“唱歌能吃饭吗?你现在还是要好好学习。”
有一次考试,他没有考好,父母看到成绩后生气极了。父亲当着他的面把他的吉他摔碎了,还补了一句:“天天抱着破东西弹,什么狗屁音乐,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朋友一直都闷闷不乐,上课没精打采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中游水平。现在说起来,他还是会眼眶湿润:“在吉他摔碎的那一瞬间,我放佛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很多父母的功利心很强,认为孩子现在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正是这种“有用论”,容易让孩子每次做事之前,先问问这件事是不是有用?没用的话,是不是可以不做?
学习的时候,语文很难有区分度,数学倒是能拉开差距,于是孩子就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数学上,时间分配不合理,偏科就产生了;而一个语文学不好的人,数学成绩也不会做到顶尖,因为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
同样的道理,学习课本知识,就一定要放弃兴趣吗?我看未必。相反有个喜欢的事,更能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动力,劳逸结合,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啊!
3
“再给你两分钟,否则我就……”
据调查,90%以上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过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况,这一秒还阳光灿烂的,下一秒就狂风暴雨了,有时候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家长那一副恶狠狠的表情,却让足以让孩子后怕。
有个学生跟我说,她最讨厌写作业的时候爸爸在旁边盯着了。
上次她在写语文阅读理解的时候,结尾少加了一个句号,忽然被她爸爸叫停了,然后让她自己检查哪里出错了,表情严肃极了。
小姑娘吓坏了,可是越紧张,大脑就越什么也想不起来。看女儿还没有检查没有反应,他又补了一句:“这么明显的错误,还没看出来!我再给你两分钟,检查不出来,以后就不要叫我爸爸!”
我知道,这位学生的爸爸是气话。可是这种威胁的话,会让孩子变得很不自信,就算是最简单的题,也觉得自己写得不对,检查好几遍,导致写作业磨磨蹭蹭,明明半小时的作业,愣是花了1个小时。遇到考试,经常会出现试卷写不完的情况,成绩自然不会高。
菠菜老师不是说,有检查意识不好,而是不管做作业还是考试,都要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把题目一遍做完后,在检查,最后再攻克不会写的题,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准确率高。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个道理。父母随口的一句话,对孩子的伤害和打击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真正聪明的父母都是脑子动的快一点,但行动上会慢一拍,绝不说这些对孩子有害的话!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