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民朋友圈热传一条寻人信息,西海岸一位16岁高一女生,于10月6日下午三点半左右,从隐珠董家庄乘坐1路车离家。据家属介绍,女孩出走时留有一张纸条,让家人不要找。7日中午,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失联女孩已经找到,可惜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知情人介绍,女孩是当地新区一中的学生,而能进新区一中的孩子,都是当地各初中学校的佼佼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处于花样年华的孩子却选择决绝地离开人世,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很多人猜测,孩子往往因为优秀,被家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这种高期望传递到孩子那里,很可能成了令人窒息的绝望。人们还一致认为,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正在严重地摧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读书苦,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孩子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化,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那些吃过没有学问亏的家长,更是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一方面是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另一方便也是为了孩子能够有个更好的未来。
第二,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大家生活的重点都集中在孩子的身上,随着孩子的被关注度变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逐渐变大。
第三,现在的老师不能通过体罚和责骂教育学生主动学习,只能通过增加课业负担来逼迫学生被动学习。于是,各种家庭作业接踵而至,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很多作业需要家长参与,特别是幼儿园的各种手工手抄报等等之类的,完全是要家长做的。
来自长辈的期望和学校的压力一起强压在孩子身上,学生们被迫沦为学习的机器。有新闻曾经报道,安徽六安毛坦厂某中学学生,平时所做的试卷摞起来有1米高,每天都学习到凌晨2点,为了提高免疫力,经常提前买药吃。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学生们不敢生病,生怕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
然而,家长的期望往往是无形的,很多家长谈起自己孩子,貌似都很无奈:
@无忧花开:嗯,作业是挺多,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还不错的孩子,整个班的作业量都一样,成绩好的孩子想学点别的,可是有的按时完成作业,好吧,我经常帮孩子写作业,一些需要抄十遍二十几遍的,我和孩子对半分。@澄澈心:就在昨晚,我家上七年级的小女儿也写到凌晨一点多。@时间煮雨:现在当孩子累,当家长也累。放个假,我家鸡飞狗跳,天天打卡视频朋友圈!观后感、手抄报、日记、手工作业好几份,崩溃!@我家孩子刚上初一,作业每天写到12点,然后大人再检查签字,每天都忙得跟过年似的,累得不行@霜叶:我五岁的外孙女就有作业了,既可怜又无奈!……
你现在受不了读书的苦,将来拿什么抵挡生活的苦
■ 生活实苦,人生不易。
杨绛先生说过一句话: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做人实在是够苦。
网上曾曝光这样一张凌晨时间表:
1:00:卖水果的婆婆准备收摊了;1:30:外卖小哥还在给加班的白领送去夜宵;2:00:饭局上应酬的中年人才刚到家;3:00:值班的护士正在全力配合抢救刚送来的病人;3:30:货车司机已经整装待发;4:30:卖早餐的婆婆吃力地穿过逼仄的弄堂;5:00:唤醒城市的环卫工走上萧瑟的街头。
收费站的姑娘,向过往的司机拼命微笑,转过头来一秒钟却崩溃大哭;
高空吊着安全绳的建筑工人,头顶烈阳,活得如履薄冰;
外卖小哥上一秒在快餐店里利用等餐间隙瞌睡,下一秒骑一辆摩托车,穿街走巷,连续闯了十几次红灯,只希望能逃过顾客的一次破口大骂;
中年男子舍不得自己的车被风吹跑,用肉身跟台风对抗。其实他对抗的不是台风,而是生活的重压;他保护的不是车,而是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全部。
“深夜痛哭,清晨赶路”“中年人的崩溃是无声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或者就在你的身边,有太多人在艰难而努力地活着。
■ 学习虽苦,学历很甜。
前不久,“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新闻引发世人瞩目。
这8位博士,最高年薪上限201万,最低的年薪下限也有89.6万。
他们都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博士在读期间,他们都有卓越的科研成绩,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积累的知识技能随时随地派上用场。
而华为聘用高素质人才,给他们优越的薪酬,这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渴求,同时彰显了对学历的要求。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学历,那么社会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句抱歉都不会说。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说过:人追求的当然不只是财富,但必须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生活在青岛的一位读者说,偶然间走近一个在农贸市场摆摊的家庭。夫妻俩一心盼望独生女儿将来能出人头地,掏10万借读费进了当地一所著名高中。学校的学习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妈妈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每天晚上十点去学校门口接孩子,高中三年,孩子几乎每天学到凌晨一点。
高考之前,孩子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妈妈也跟着老了很多。最后孩子考取了兰州大学英文系,研究生保送南京大学,现在是青岛某区政府的公务员,省委组织部重点培养干部。所以,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依靠学习改变命运是最容易走的一条路。
面对孩子读书苦的现状,家长怎么应对
■ 让孩子知道,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
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通过让孩子努力学习,辛劳付出,培养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责任感的过程。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上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努力学习就是他们的责任。告诉他,一个人在小时候不努力,没有目标,不懂得付出,长大后更难变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
所以,与其说培养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具备勤奋拼搏的精神,不如说是在培养他们自小树立起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优秀品质,让他们长大后踏入社会后具备积极向上、努力付出的责任感。
■ 拿掉孩子心里的钩子,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有句话说:“你心里有钩子,别人才能往上挂东西。”
闺蜜的儿子从小成绩好,三十岁不到已经读到哈佛博士后。周围经常有人向朋友请教育儿经,每次她都笑而不答,逼急了就一句话,意思是并没有刻意培养。
只有我心里明白,闺蜜和老公学历都不高,孩子五六岁的时候他俩就开始参加自考。从专科到本科,从硕士到博士,孩子见证了他们一门门过关的辛苦和快乐,也看见了一张张大红毕业证带给他们的实惠。正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学习虽苦,但苦中有甜,苦中有乐,苦中有收获。
当孩子理解了苦和甜的因果转化关系,心里没有挂东西的钩子,就能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乐趣,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活成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 利用心理学上的“峰终定律”,改变孩子的学习体验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DanielKahneman研究发现,人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将峰终定律运用到学习上,孩子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遭受到了最强烈的痛苦和疲倦等心理反映,导致学习的最终体验变成“煎熬”。长期以往,孩子怎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
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改变孩子的学习体验。
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
从脑科学角度来说,大脑高强度运作半小时后,就需要一个短暂的休息,否则记忆力也会降低到之前的四分之一。时间管理既能让孩子学得轻松,又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率。
有研究证明,在众多时间管理法中,番茄工作法是最适合中学生的方法之一。在《番茄工作法》中,番茄钟是一种时间单位,一个番茄钟等于25分钟,这是其发明者推荐的学习时间,学习25分钟,休息五分钟。番茄工作法简单易行:
1、规划当前时间段要完成的几项学习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或记在软件的清单里。
2、设定你的番茄钟,也可以是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
3、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
4、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
5、休息3-5分钟,活动、喝水、方便等等。
6、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7、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学习结束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安慰
现在条件好了,很多家庭提倡“挫折式教育”,但容易忽略挫折给孩子内心造成的压力,长期压抑会让孩子变得讨厌学习。来自家长适当适时的鼓励,可以让孩子逃离这种压抑感。
每次学习结束时,不管孩子学习的结果如何,家长都要看到他们的努力并给与肯定。也许很多题目不会做,甚至有错误的地方,但是也千万不要动怒,要记得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说一句“没事的,慢慢来,以后会更好”;如果孩子很努力,学习效果也满意,家长也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孩子应该做的,在学习结束时仍旧要给孩子一个奖励或者一句夸赞的话语。
时间长了,孩子至少会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因为他们努力以后,爸爸妈妈总会安慰或者夸赞自己,无论成绩有没有提高,在父母这里他们也得到了回报。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既能让孩子看到努力的希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龙应台对她的儿子安德烈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学习虽苦,世上多少父母睿智如龙应台,仍然义无反顾地鼓励孩子走下去。他们自己则塌下身子陪跑,用周到的照顾和耐心的鼓励告诉孩子,他们永远是站在背后,给孩子托底的那个人。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