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期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在还没公布成绩之前,孩子们还可以毫无顾忌地纵情玩乐。
可是一旦成绩公布后,就变得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孩子们怀着忐忑的心,拿着成绩单回家的时候,父母是怎么面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呢?
在现在高考的大环境下,父母都很看重自己孩子的成绩,当孩子考得好,让自己满意的时候,父母就会表现出喜悦、疼爱,甚至有各种物质上的奖励;可一旦孩子没有考好,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父母又会表现出焦虑、愤怒,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体罚。
有些父母会说,我也不想斥骂自己的小孩,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得那么好,自己的孩子却考得这么差,真的很失望、很痛心。
有人说,每个孩子身上,都长着一个神奇的感受器,他们就是能感受到,大人对他们的感情,是不是爱。
孩子通过父母的喜悦感受到的是父母的爱,而通过父母负面情绪的传递,甚至是体罚,他们感受到的就不再是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论孩子的成绩高低,无论孩子表现怎么样,无论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无论孩子有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期待,我们都应该一如既往地爱孩子,而不是在孩子身上附加各种条件和期待。
很多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期待过高,都是对孩子带有条件的爱。这种带有条件的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绊住孩子的脚步,束缚孩子的心灵。
父母的过高要求,会使孩子经常得不到接纳和肯定,以至于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也无法建立起必要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失去内心的快乐。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第一, 无论孩子成绩如何,父母都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
孩子学习成绩好坏,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只需要尊重孩子的成绩,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让父母满意。
应该让孩子知道,考多少分是自己行为和努力的结果。一次期末的考试也仅代表一个学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掌握程度,这并不是一成不变。
如果把分数看待成一个成果的话,父母首先应该问孩子,对自己一个学期学习的成果是否满意。如果孩子满意,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喜悦。如果孩子不满意,我们也可以对孩子的感受表示认同,给予孩子共情和安慰。
第二,引导孩子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案。
孩子考的不好,心情必然低落。作为父母,我们没必要雪上加霜,再对孩子加以斥责。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考卷,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在哪里。是没有弄清楚题目意思导致扣分?是课文知识点没弄懂不会做?还是由于孩子粗心导致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无论孩子处于哪种原因致使考试丢分,父母都不要责备。我们帮助孩子梳理考试内容,不是为了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要把孩子的关注点引回到如何学会的问题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究竟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问一问孩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争取下次考试做得更好。让孩子自己体验这个过程,而不是父母直接给予答案。
第三, 无论何时都相信孩子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的马飞是大多数人眼里的“坏孩子”,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但是马飞的爸爸却说: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后来马飞重燃学习斗志,成了大多数人眼里的“好孩子”。
这个过程有多艰辛,只有他和爸爸知道。信任,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力量。父母信任孩子,信任他下一次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就是对孩子的肯定和爱。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他会变得更加有安全感,在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也更加有自信和勇气面对。
作为一个学生,考试成绩固然是很重要,但这绝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考试成绩是社会外部给予的评价,在父母眼中不能只有孩子的考试成绩。父母要有远见,不要只盯眼前的考试分数,应该综合引导孩子的成长,多一把衡量孩子的尺子,孩子就多了一份可能。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