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的“重灾区”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行为。这可不容小觑,得治一治!然而,想要治疗网络游戏成瘾这种特殊的依赖性病症,对症下药是必须的,且得讲究方式方法,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极端的网瘾治疗
电脑游戏的魅力不容置疑。自打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从红色警戒、帝国时代、星际争霸,到魔兽争霸、DOTA、英雄联盟,再到如今风靡全国的王者荣耀,热门竞技游戏由单机PC端,走向在线PC端,再进入移动端领域,让无数童心未泯的年轻人为之疯狂30多年。
随之带来的,便是困扰全球家长和老师们的青少年网瘾问题。不得不承认,青少年在对游戏的热情、精力,甚至在财力上都有着惊人的潜力。但另一方面,因人生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他们也更容易沉迷游戏,深陷其中。
再加上青春期的“网瘾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叛逆阶段,所以国内不少焦头烂额的父母们纷纷将希望寄托于颇有“声望”的网戒中心,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该中心主任杨永信更一度成为广大“问题少年”父母的大救星
杨永信成立的网戒中心
杨永信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他对外宣称自己探索出了一套“心理+药物+物理+工娱”相结合的网瘾戒治模式。所谓的物理治疗即“电击治疗”,即在“网瘾”少年的太阳穴或手指上接通电极,他声称此种方式能以电刺激引发孩子对网络产生厌恶感。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临沂网戒中心实际上用的是一套结合了电击、捆绑、限制人身自由、个人崇拜和洗脑等方法的“疗法”。
终于,中央电视台于 2009年5月12日的报道中披露,在杨永信的网戒中心,被治疗者的年龄从13岁到30多岁不等,绝大部分都是被家长们哄骗或强迫送进网戒中心接受治疗,媒体表示此种做法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009年7月13日,卫生部在其网站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项治疗。当时专家认证的结果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自此,电击治疗这种治疗网瘾方法引起了广泛争议,有说法认为这种极端的网戒疗法是一种强制性手段,侵犯了孩子的人权,甚至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网瘾国外怎么治?
不得不说,杨永信的治疗方式确实极端且违背科学原理,不但会适得其反、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
实质上,网络成瘾的问题不止困扰着我国的广大父母们,更让不少国外的父母们头疼不已,毕竟“自控能力差”也是无国界的。那么,其他国家又是如何治疗网瘾的呢?是否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美国:家庭式情境中戒瘾
美国的网络成瘾情况同样相当严重,每10个青少年与孩童中,就有1个有上网成瘾的症状。为了帮助网络成瘾者克服对游戏、赌博、聊天、短信及其他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依赖,美国的网戒中心提供家庭式情境治疗,让受治疗者能够在像“家”一样安全、自然的家庭式环境中呆上45天,当然,这45天内,受治疗者得和互联网暂时“分手”。
德国:艺术+运动+自然疗法
德国有数万青少年患有网络依赖症,在14岁至24岁的年龄段中,大约有25万人对网络产生了严重依赖,更有高达140万青年属于问题网民。德国著名慈善组织维希尔之于2003年建立了全球首家网瘾治疗所。该治疗所采用艺术疗法,如绘画、舞台剧、合唱等;以及运动疗法,如游泳、骑马、静坐、按摩、蒸汽浴等;同时还有自然疗法,如种花、种菜、自己动手洗衣做饭等,帮助孩子们改变自己的生活。
韩国:“特训营”中过特殊生活
据韩国政府部门估计,在韩国全国4860万人口中,大约有200万人患有“网瘾”,其中87.7万人年龄为9岁至19岁。为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韩国政府已在全国开办了140多个心理咨询中心。不过,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将军事训练、体能训练、心理康复训练三者合一的“特训营”。年龄在16岁至18岁间的“网虫”将在此度过12天的特殊生活。他们骑马、练搏击、做陶艺,甚至玩架子鼓。当然,在营期间,这些孩子们不得上网,每天只能用手机1小时,且不得用手机打游戏。
日本:开发青少年专用手机
在日本,三分之一的小学生、七成以上的高中生有手机。他们经常连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用手机互相发短信聊天。从2008年3月开始,日本政府要求手机公司专门开发供青少年使用的手机。这种手机能打电话、上网查找资料,此外还安装有定向导航系统,但就是不能用来玩游戏。
其实,网瘾并非洪水猛兽般的疑难杂症,其实质无非就是自控能力不够强的年轻人对虚拟世界的趣味事物着了迷。只要正确加以疏导,让他们意识到在现实世界有更多比网络游戏有意思得多的事物,相信他们终将很快回归到亲朋中,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活得更加充实。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