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小学时期的成绩还没有拉开巨大的差距,那么上了初中之后,原本看似都处于一个水平的同学,也逐渐显露出在成绩上的差距。而到了初中的最后一年,事关是否能够凭借一个不错的成绩,考上不错的高中,所以如何保持、提升成绩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三就像一个小高三,而在这一阶段,很多学生的成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初三班主任张老师看来,这个阶段的学生最应该常做2件事,多听1句话,尽量少触及学习的“雷区”,找到自己学习的舒适区,为即将而来的中考拼上一把。
常做2事:
1、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补习班
上补习班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更像是一种学习日常,而且还会成为自己留出的“退路”:即便上课没有认真听,那么下课也可以在补习班补上,所以对上课的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也不会太过上心。
对学生而言,导致成绩下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给自己留退路、找借口。如果一味的将自己提升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补习班上,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就不会有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的迫切感,反而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学习效率的大打折扣。
2、对学习一直保持“忧患”意识
张老师认为,很多学生对学习不上心,大多是因为在小初的时候,认为自己的时间还有很多,而等到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中的后半段,想要再奋起直追,只怕是有心无力。
对于学习,首先不能给自己留有任何余地,并且一定要保持着“忧患”意识。珍惜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有“不达标不罢休”的主观能动性。
常听1话:“先思考、再交流”
很多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难题,第一反应是想要去问老师、问同学,但是等到问问题的时候,却问不到点子上,而且即便是听到解答后,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关键点,导致每次交流后的结果,其实是低效率交流,对于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学会在交流之前,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只靠着别人告诉自己正确答案,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一环。直到自己实在无法做出解答后,再去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找到合适的答案,是学生在初三学习过程中,应该学到的重要一环。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