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邻居家的男孩,名叫刘一水,今年以667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我听说后非常吃惊,因为他曾经是一名”网瘾少年”,有段时间都不愿意去上学。
他刚进高三时,听同学议论一部网络小说,内容精彩,很是好奇,便借了同学手机来看,结果一看再也放不下。正是因为偷看小说,无心学习,自习课上还被老师抓住,学校给他一个处分。原本还不错的成绩也下滑了十几名。
但后来刘一水从”网瘾”中跳脱出来,逆袭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学霸”。从”网瘾少年”到自信学霸,家长可以说功不可没。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网瘾少年”,家长很是苦恼,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让我们一起来看刘一水的家长是如何做的。
你家孩子是”网瘾少年”吗?
关于”网瘾”,目前社会上有很多认识,且概念并不统一。
一般认为,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早些年,网络成瘾者大多利用电脑上网,他们的主要阵地在网吧。
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涌现出大批的”低头族”,他们每天低头打游戏、看视频、刷抖音,看网络小说等等,那些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人群,便成为新时代的”网瘾患者”。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统计,我国初中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严重,占比高达53.8%。其中,13—17岁的未成年人占比17.10%,这个数据是惊人的。
那么,”网瘾少年”都有哪些表现?
1.思想上:没有理想和目标,有厌学倾向。不能专注于所做之事,思想爱走神,总是想以前上网的经历,经常有上网的冲动与想法。
2.心理上:若几天不能上网,便会出现明显的烦燥,易怒,脾气暴燥,失眠等症状,严重了会有抑郁症倾向。
3.行为上: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没兴趣,不愿意参加。明知道上网已经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但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曾试图努力过,控制自己不去或者减少上网,但没有成功。
4.品行上:常常因为上网问题,多次向家长、老师、同学撒谎,触犯校纪校规,甚至出现暴力倾向等等。
如果家中有少年出现以上症状,就可以断定为是”网瘾少年”,需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严重时需要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或心理机构去专业治疗。
“网瘾少年”背后的家庭成因
“网瘾少年”的出现,表面上看症结在青少年自身及手机上,但更多的原因在家长身上。
第一、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一些孩子上网主要是打游戏,而家长谈”游戏”色变,看到孩子玩游戏就变脸,对孩子极力打压,结果适得其反,反而激发了孩子对游戏上瘾。
还有一些家长,平时对孩子严加管束,不许孩子上网、玩手机,但孩子一旦考试成绩好,或别的什么事做得好,家长一高兴,就以允许孩子上网玩游戏作为奖励。
家长一方面痛恨网络游戏,另一方面又把上网作为”奖品”送给孩子。这样,孩子的价值观就被搞乱了,他们对游戏的兴趣被刺激得更浓了。
第二、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让孩子努力学习,多看书,但自己平时却迷恋手机,”机不离手”,必然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虽然中小学校都严格管控学生配带手机,但仍有家长给孩子配上智能手机,却对孩子上网玩手机不加以管控。未成年人由于心性还不成熟,自控力差,面对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把握不好,极容易出问题。
第三、家长管控孩子太多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家长的共同特点就是”管”孩子太多,对孩子不断提出限制性的要求。
他们经常给孩子安排这,安排 那,何时学习,何时看电视,何时打篮球,都安排的妥妥的。孩子没机会学习自我管理,无法自己调整学习与娱乐的时间,从而主动放下手机。
第四、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
一些家长对待有网瘾的孩子,就是简单粗暴,没收手机、断网,缺乏一定的方式方法,结果收效甚微。其实教育有网瘾的孩子,一定要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结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禀赋,因材施教。
家长做对三点,”网瘾少年”变自信学霸
第一、改变教育理念,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坚决对”不良诱惑”说”不”
网络游戏也就是一个游戏,并不是毒品,孩子们也并不是一粘游戏就会成瘾。据说姚明也喜欢玩电脑游戏,还有一些事业及学业上,很有建树的年轻人,也喜欢玩游戏。
互联网时代,家长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耽误?
家长看到孩子玩游戏时,不要强加干涉孩子,或者在旁边反复唠叨,这样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让产生内疚感和负罪感,时间久了会成为低自尊的孩子。
家长也不要去管控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 。当孩子学会了自我管理,许多问题才迎刃而解。
我们看刘一水的家长,在孩子玩手机上瘾时,并没有强制孩子不去玩,而是对孩子表示出极大的信任,留出时间让孩子自己处理这件事。
刘一水长期以来,就是个很会自我管理的孩子,当他认识到看网络手机给自己带来的危害,选择”立即抽身”——小说说不看就不看,就算别人议论,他也会马上躲开。他把自己的心思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实现了高考的逆袭。
第二、让孩子有丰富的课余生活,让阅读冲淡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兴趣
《卡尔·威特的教育》有一句话: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任何放纵都与内心空虚及道德堕落有关。
丰富的课外生活,特别是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更聪明更理性,形成更好的道德意识,而它强大的力量会挤占阵地,不给游戏留下更多的空间。
当然,家长在孩子阅读的时候,可以陪伴孩子,亲子共读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刘一水的爸爸为帮助孩子戒掉网瘾,就每天一起和孩子共读,陪伴孩子学习。
试想,一个自己手机不离手,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家长,你又如何指望孩子热爱阅读,戒掉网瘾呢?
当然,除了阅读,家长也可以和学校老师沟通,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体会自身的价值;带孩子出门旅游,参加亲子类活动;假期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
总之,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课余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多多参加。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孩子才能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走出来。
第三、运用逆向思维和延迟满足的方式帮助孩子戒掉网瘾
家长不要把玩手机游戏作为奖励让孩子玩,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把它作为”任务””惩罚手段”来用,上网必须连续玩够十小时,不够就惩罚再玩十小时,直到他累得求饶。这样,孩子慢慢觉得上网不是种乐趣,是一种惩罚。反复多次,可能会让他对上网产生逆反心理。
延迟满足也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的《情商》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案例,让分到糖的孩子,一个小时以后再吃。后来作了跟踪调查,发现提前吃糖的孩子几乎都没有什么出息,而延迟吃糖的孩子,大都很有成就。
在对待网络小说的态度上,刘一水就是采用了延迟满足法则。当他意识到看小说,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当时的想法,并不是完全不看了,而是决定高考后的暑假再看,结果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既戒掉了网瘾,又没耽误自己学习。
结语:佛教有一句名言:”三毒起时两眼瞎。”所谓”三毒”,就是贪婪、愤怒和执迷不悟。这里排在第一的就是贪婪,受不住诱惑就是贪婪的体现。面对网络上的不良诱惑,真正戒掉网瘾,并不能光靠家长,还需要少年们不断努力,增强自控力,学会自我管理。最后,想对少年们说一句:当你面对不良诱惑时,请说”不”。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