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孩子厌学(孩子极度的厌学)

5700字长文,送给那些为孩子厌学而烦恼的父母,仔细看完,会有收获。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 ,孩子的教育都是头等大事。可是,对于很多孩子而言,学习是一件毫无乐趣,甚至是非常痛苦的事。

厌学的情况,在孩子中是大量存在的。

有一个家长在网上给我发私信,他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一、二年级的时候,能考95分,好的时候考到100分。

可是到了三年级,数学考到了70分。妈妈着急万分,每天一回家就给孩子辅导,可就是不见起色,妈妈焦虑万分,频繁训斥孩子。结果孩子越来越厌学。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数学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其他的成绩也都开始下降,这位妈妈焦急得不得了。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们先放下“厌学”这个事,来聊聊“学习”这个事。

 

我们可以想一下,

  • 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着翻身;
  • 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开始学着满地爬;
  • 等他一岁左右的时候,他开始学着走路;
  • 再大一点,他就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穿衣服……

尽管这每一个过程,他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不能完成得很好,但是这丝毫不减弱他探索和尝试的兴趣。

孩子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学习,来探索和适应这个世界。

可以说,学习是他们从小就很喜欢的过程,可是为什么等他慢慢长大,他们却会变得不爱学习了呢?

 

这里面当然包含教育体制的弊端,但是这是个更大的话题,今天我们不讨论。

我们要探讨的是,在现有相同的教育体制下,与大部分能够坚持学习的孩子相比,那些学习兴趣明显下降,不愿学习的孩子,

  • 他们的心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厌学?
  • 家长能够做些什么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畅销书《子》的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不要让他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发号施令,更不要分配任务,而是要激发他对海洋的渴望。”

同样的,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再厌学,不是通过强硬的措施来逼迫他学习,最根本的对策是激发他们内心对于学习的渴望,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

l孩子厌学(孩子极度的厌学)

1、为什么说内驱力是孩子好学上进的根本动力?

何为内驱力?

心理学解释: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通俗理解,就是“我自己发自内心的想干什么事”,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就是内驱力。

设想一下,有这样两个孩子,小甲和小乙。

  • 小甲发自内心地热爱物理,那些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让他深深着迷,没事他就喜欢研究,他的物理成绩很好,但也不是次次第一。没考第一的时候,他也不气馁,对物理的兴趣依然不减。
  • 小乙的物理成绩也很好,他的好胜心很强,努力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超越别人,而不是发自对于物理的热爱。

你想一下,是哪个孩子更可能在物理上做出成绩来呢?答案不言而喻。

武志红在书中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他在北大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突然就在校园里裸奔,精神失常了。为什么?

因为能上北大的孩子,在当地成绩一定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到了北大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你就很难继续做那个数一数二的学生了。

那些不是发自内心热爱学习、追求知识的学生,很多会难以适应这个心理落差,而那个同学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最后变得精神失常了。

讲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说明内驱力才是孩子爱上学习的根本动力。

l孩子厌学(孩子极度的厌学)

2、哪几种不当的教养方式会破坏孩子内驱力?

  • 既然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天性,从小到大他们就处在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给,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呢?
  • 那一定是他们的内驱力在某种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家长的哪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呢?

01、外部驱动力的错误运用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退休的老人热爱清净,可是每天中午他想睡午觉的时候,都有一帮小孩在他窗外的广场上嬉笑玩闹,声音很大,严重影响他休息。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你可能会去驱赶那些孩子,但是往往你越不让孩子干什么,他就越想干什么,这样做很可能适得其反。

老人是怎么做的呢?

他告诉孩子们,他欢迎孩子来广场玩,他们无忧无虑玩耍的样子,让他感觉自己都年轻了不少。

为了表达对孩子的感激,他要对他们玩闹的行为给予奖励,他们每来玩一次,可以得到10美分的奖励,并且那个声音最大的孩子会额外得到2美分。

这样一来,孩子们玩得更起劲了

就这样过了几天之后,老人说他们表现不错,他希望孩子们继续来玩,只是奖励的金额从10美分降到了5美分。

这可是降低了一半的幅度啊,孩子提出严重抗议,有一些孩子拒绝再来玩,另外一些孩子虽然不满,但还是继续坚持。

又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将5美分降低到了1美分。

这下触怒了剩下的孩子,他们纷纷表示“这个老头儿也太小气了,出1美分想让我们在那玩一中午?想得美!”

自此,中午孩子们再也不去那里玩了,老人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安静。

这就是一个典型又生动的例子。

老人用的策略就是将孩子玩耍的内驱力,悄无声息地变成了外驱力。

  • 之前孩子玩耍是发自内心想要玩耍,这是内驱力;后来,老人用金钱激励的方式,将孩子玩耍与物质奖励捆绑在一起,这就将孩子玩耍的驱动力变成了外驱力;而一旦这个外驱力不再存在时,孩子们就不愿再继续进行玩耍这种行为了。

实际上,在我们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会用很多外部激励的措施,

  • 比如你写完作业,我们可以看半小时电视;
  • 比如你如果考100分,爸爸可以奖励你一整套奥特曼……

我们将孩子的学习,跟各种各样的外部激励挂钩,其实质上是在削弱孩子的内驱力。

02、边界不清,破坏孩子的自主感。

最近这几年心理学开始逐渐热了起来,“边界”这个词大家一定都听过。我们与伴侣之间要有边界,跟孩子之间要有边界,我们跟任何人都要有适当的边界。

可以说,生活中的很多亲密关系问题、亲子问题,都是边界不清惹的祸。

那么到底什么是边界?

从心理学上来讲,边界感是指,能分得清自己这个主体和他人之间的清楚界限。

通俗理解就是:

  • 你的事情你负责,我的事情我负责,我们既亲密,但又保持合适的距离,正所谓“亲密有间”,这是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最优的一种状态。

武志红曾经说过,人的一生要经历三次分离。

  • 第一次分离自然是孩子的出生,也就是孩子与妈妈身体的分离。
  • 第二次分离是孩子与妈妈心理的分离,在孩子6个月到36个月大时,孩子逐渐意识到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妈妈和自己不是一体的,而是两个独立的两个人。
  • 第三次分离就是孩子成年离开家庭,成家立业真正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这其中第二次分离是最为关键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分离如果没有完成好,孩子很可能就要延长他的心理分离过程,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完成心理断乳。

而在失败的分离过程中,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是他们阻碍了这个分离的过程。

很多事情孩子是愿意自己干的,但是父母因为过分的溺爱,或者是担心孩子干不好,而替孩子把事情干了。

  • 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吃饭弄得满身都是,妈妈忍受不了,就选择喂孩子吃;
  • 比如孩子太小,自己穿衣服很慢,家长忍受不了孩子花个10分钟还没将衣服穿好,就帮孩子把衣服穿了;
  • 再大一点,孩子的房间乱糟糟,父母督促孩子不听,就帮助孩子收拾了;
  • 再比如,孩子回家不愿写作业,父母耳提面命的一遍遍催促,甚至是训斥,命令孩子做作业。

父母侵犯孩子边界太多,孩子就会分不清哪些是该自己负责的事情,慢慢的那些本该孩子去做的事情,变成了家长的事。

孩子变成了甩手掌柜,家长反而累得要命,这样久而久之破坏的是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感。

“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还怪我不会飞翔”,是很多当代家庭教育的矛盾。

03、父母的高要求对孩子内驱力的破坏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同理,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即便是双胞胎,在个性性格、爱好兴趣上都可能存在差异。

所以,做家长的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孩子。

  • 邻居家孩子数学考100分跟玩儿似的,但是你家孩子在数学方面的理解能力可能就是相对差一些,你非得用100分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就是孩子痛苦,你也痛苦。
  • 你认为一道题讲了两遍就应该明白了,可是父母常常忽略的是,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孩子并不是缩小版的大人。

你认为你的要求不高,但是实际上所有超越实际状况的要求都是高要求,而高期待的父母容易破坏孩子的胜任感。

你想想,一个总是生活在挫败感中的孩子,又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l孩子厌学(孩子极度的厌学)

3、通过“CAR”心理需要模型帮助孩子建立内驱力。

既然我们要研究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内驱力,我们就要遵照科学的理论方法。

在动机理论研究中,德西和瑞恩是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们将人的内驱力分为三个基本的心理需要:胜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归属感(relatedness)

研究发现,如果这3个心理动机都得到了满足,那么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高了。

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内驱力,只需要在这三个方面着手努力就好了,依据该理论心理学界提出了“CAR”心理模型,来帮助孩子提高内驱力。

我们分别来看。

01、

C即competence,胜任感:孩子会通过自己所做的行为、努力而获得积极的对自我价值感的体验,所以,“胜任感”又可以成为“自我价值感”。

通俗理解,就是“我能做好,所以我是有价值的,既然我是有价值的,那我更有干劲继续做下去了。”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向电子游戏学习。

为什么孩子们一旦玩上电子游戏,就很容易沉迷其中?

因为它的设计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游戏中不断给孩子提供正向的即时反馈,这些即时反馈像一个个钩子,牢牢勾住了孩子。

小孩子玩游戏其实大部分时间总是输,但是他们为什么还爱玩呢?

因为虽然他们不断输,但是他们的得分是不断提高的啊,上次是100分,这次居然的的道理240分,他们的胜任感提高了。

 

学习跟游戏相比,是不同的,因为孩子得到的是延迟满足,所以,在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还没有真正形成的时候,家长应该注意多给孩子制造即时反馈。

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及时给与孩子正向反馈。

你可能会困惑了,“你前面不是说不能用物质奖励吗?不是说外部奖励不好使吗?”

这里要分情况,你要看物质奖励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 如果家长说:你只有……才可以……,那么孩子会感受到奖励其实是家长的操控,孩子的自主感下降,受控感增强,的确会削弱孩子的内驱力。
  • 如果奖励代表的是某种荣誉或者肯定,就能够强化孩子的胜任感, 例如孩子参加物理竞赛获得奖金1000元,这和你这次好好考,考第一名奖励1000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

具体建议:

描述性的称赞比笼统的称赞,更给孩子带来更多胜任感。

  • 不太理想的做法:你真棒!继续加油。
  • 比较理想的做法:你这次的物理考试考了90分,你这段时间为此付出的努力,看到的成果,你的成绩进步了,我为你这段时间的自律和坚持感到骄傲。

单纯的“你好棒”,孩子是感受不到太多胜任感的,听多了之后效果就更差,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进步和变化,对他每一次的进步给予准确的正面反馈,这孩子才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02、

A,autonomy,即自主感,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对于他自己的生活,他是有能力去对此进行控制的。

我们都有同感 ,一件事情如果是我们自主选择的,那完成的几率就较大,但是如果是被迫被要求的,那么我们内心就会有逆反心理,就会排斥和抗拒。

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没有人喜欢被控制、被胁迫。

所以当孩子需要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有发言权的,有主动权的,这样他的配合度也要更高一些。

比如,孩子不主动做作业,那家长可以给孩子出选择题,让他自己选择,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画画?

如果孩子参与了约定和协商,他们会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也会体会到自主感,这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而这又会带来更大的胜任感,自然就有助于形成内在动机。

需要避免的雷区是:

  • 勿用“如果你……那么才可以……”“你有你……才能……”等胁迫的语气,这样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感。
  • 不要去对孩子进行无谓的时间限制以及威胁,如果非要有时间的话,我们也要让孩子自己去进行设定。

03、

R,relatedness,即归属感,归属感是孩子内心中的一种安全感,是孩子感到被父母认可并接纳时内心的一种满足的感受。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其中尊重和爱的需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不分大人和孩子。

  •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感受到家里是爱意满满的,是无限温暖的,那么走出家门,在职场上我们更有干劲去努力拼搏。因为我们拥有足够坚强的后盾。
  • 反之,如果家里总是有个对你劳动训斥的伴侣,嫌弃你为什么这次没做到最高的业绩,嘲笑你为什么没升职到更高的职位,你内心会是什么感受?

对孩子而言也是一样,如果他们因为成绩不好而总被批评和训斥,他们感受到父母更加在乎成绩而不是在乎他,他们同样会倍感失败和失落。

所以,做家长的,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接纳和无条件的爱,只有这样才会增强他们做事的效率和信心。

在网上有人给我留言讲过她的亲身经历,她的儿子从小成绩就不好,老师都觉得孩子很笨,但是自始至终她从不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

每次开完家长会后,回到家她都骗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老师说虽然你的成绩还不太好,但是你最近特别努力和用功,我们都相信你的成绩会慢慢好的。

每次听完,孩子都惊喜地睁大双眼问:“老师真的这么说吗?”

这位妈妈每天晚上都陪伴孩子一起写作业,孩子写作业,她就在一旁看书,孩子有不懂的问题,他们就一起讨论,就这样她坚持了很多年。

她告诉我说,虽然孩子最后只考上了普通本科,但是她很满意,因为孩子性格开朗,自信乐观。

这个故事当时深深感动了我!

我想这才是妈妈对孩子真正的爱,接纳孩子的普通,并陪着孩子一起努力,给孩子全然的接纳和无条件的爱,这并不是每一个妈妈都能做到的。

 

结语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生的;但是,做父母的能力,却不是天生的。这需要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自觉去精进。

做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但是不代表,做父母的不需要学习,毕竟我们孕育的是一个生命,我们的教养方式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不光是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还能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培养他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是做父母的,可以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195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3日 上午12:48
下一篇 2022年5月13日 上午12:56

相关推荐

  • 孩子九岁是不是叛逆期

    孩子九岁是不是叛逆期为标题的中文文章: 孩子九岁这一年,通常被认为是青春期的开始,因为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这个时期也是孩子开始对家庭和学校产生反抗情绪的阶段。然而,…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3年9月20日
  • 甲亢会使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吗

    甲亢是一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疾病,通常会导致身体出现多种不适,包括高心率、高血压、食欲增强、疲劳等。然而,甲亢也可能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尽管甲亢的症状之一是疲劳,但许多孩子在学校…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3年12月2日
  • 适合初中学生用的手机推荐

    适合初中学生用的手机推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款适合他们使用的手机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几款适合初中…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4年1月30日
  • 孩子玩手机执迷不悟

    孩子玩手机执迷不悟,却对手机痴迷到不肯撒手,看到孩子玩手机完全就像是在废寝忘食一样,成绩是班级垫底,回到家也是不再玩手机,就是躺在沙发上刷小视频,吃饭时也不吃,要么就是打开电视播放电视剧。就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儿子的这种状况让母亲再也无法忍受。每次吃完晚饭都想叫儿子到书房去学习,但是,儿子依旧懒散的样子,坚持不了很久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3年4月26日
  • 儿子天天哭闹不上学

    儿子天天哭闹不上学最近几个月,我一直过着非常忙碌的生活,因为我们要照顾我的儿子。他今年5岁,是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总是喜欢在上学的路上玩耍,到了学校又总是不愿意上学。他的行为让我感到非常困扰,因为我知道,如果他一直这样,他永远无法成为一名成功的成年人。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最初,我会试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3年7月15日
  • 孩子发烧请假要怎么写给老师

    孩子发烧请假,家长需要向老师发送一封请假信,以方便老师了解孩子的病情并安排相应的假期。以下是一封适合孩子的请假信,供家长参考:尊敬的XX老师:孩子不上学、休学、辍学在家每天都是黑白颠倒的在玩游戏,完全不学习,怎样让孩子顺利重返学校爱上学习呢?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提升沟通技巧来引导孩子;第二步、纠正孩子的作息,运动,饮食,同时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3年6月14日
  • 欢乐饭米粒儿第3季

    欢乐饭米粒儿第3季《欢乐饭米粒儿》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动画片,每一季都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和想象力。现在,我们迎来了第3季,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一季有哪些亮点吧!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在这一季中,主人公饭米粒儿和他的朋友们经历了很多新的冒险。他们一起去了森林里探险,学会了如何克服恐惧和面对挑战。他们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3年7月25日
  • 孩子不写作业该不该打

    孩子不写作业该不该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倾向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孩子不写作业的时候。这种行为是否正确呢?本文将探讨这个话题。孩子不上学、休学、辍学在家每天都是黑白颠倒的在玩游戏,完全不学习,怎样让孩子顺利重返学校爱上学习呢?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3年6月7日
  • 北京叛逆孩子学校

    北京叛逆孩子学校: 一个探索叛逆孩子教育可能性的地方 北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争议和挑战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有许多孩子正在经历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他们…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4年3月21日
  • 技校不上学交着学费给毕业证吗

    技校不上学交着学费给毕业证吗?我是一名中学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学生必须有学籍,而且有了学籍,才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目的是为了参加考试。 不知道你现在的想法是什么,如果你觉得…

    孩子叛逆厌学不上学 2023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