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二年级厌学(小学二年级厌学怎么办)

家长求助:我女儿上初二,成绩很不好,一直在班上垫底儿,数学成绩就没及格过。从小学就这样,我这当妈的都快急疯了,可是每次抓得狠了,她就说不愿意去上学了。一直这样勉勉强强到初二了,这学期开学没多久,就一直说是要去打工挣钱,说她同学就有去打工的,一个月能挣三五千之类的,不去上学的态度很坚决,怎么说都说不通,我该怎么办?

赖老师答:关于厌学,不论是普罗大众如家长,抑或教育行业从业者甚至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当下中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一种,大家简直是把“厌学”当作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认为其对青少年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具有极大危害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以鄙人之陋见,反倒是诸如此类的主流声音对孩子们“不喜欢上学”这种情绪或行为的过度强调,导致甚至加剧了绝大部分家长与孩子对“厌学”的极度恐惧;反倒是所谓主流声音及家长对“传统教育”才是成才唯一途径过分单一化、功利化的强调,才是导致孩子们“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的罪魁祸首。假如,我们逼得不那么太狠、太过,而孩子们自己能够拥有上学或不上学的自主选择权,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孩子小小年纪真实面对过、亲身体验过严酷的生存问题时,必然是会如同我们的祖辈那样眼巴巴看着“别人家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堂”时候内心深处将熊熊燃烧“我要上学”的强烈渴望!

如何让孩子们从心深处而生发“我要上学”的强烈渴望呢?事实上,家长和孩子们只需要磨透彻、弄明白两个问题,一切便都能够迎刃而解——一是孩子为什么厌学?家长得明白厌学与厌学不一样!二是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得知道辍学与辍学不一样!

 

1、孩子为什么厌学?家长得明白:厌学与厌学不一样!

“从小到大吃啥喝啥穿啥以及上啥样的辅导班,都是父母给作主的;高考时填志愿是父母作主给选了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是父母作主给找上的;最近这段时间他们急吼吼到处在托人对我介绍对象,我将启动忙碌相亲模式;接下来,他们会更忙,忙着给我作主看房买房,作主啥时候结婚,作主啥时候生娃,生了娃再做主给我带大……我就呵呵了,我是干嘛的呀?纯粹来这世间打酱油的。知道我刚才想什么了吗?我就想着啊,他们过几年不定直接作主给我把墓地都卖好了。”这是之前一个25岁的年轻人发来的私信,他最后留言说:“我如今活了25岁,也够了,剩下的一眼到底,活到85活到105,跟活个25没啥差。”

第一,厌学不可怕,不管不顾不懂“厌学与厌学不一样”才可怕

亲爱的家长们,假如这年轻人是我们自己,或者是我们的孩子长大后的样子,我们可会心疼?我们可会后悔?所以说,家长们真正明白:厌学不可怕,根本不管不顾不懂“厌学与厌学不一样”才可怕!

比如说,孩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害怕考试——这个不叫厌学!只能说是“不喜欢上学”!“不喜欢上学”这种情绪谁没有过呢?难道我们自己上学的时候都是从心而发特别喜欢上学吗?“不喜欢上学”就像不喜欢吃药一样,是普罗大众最普适性的心理,没什么好奇怪的,也没什么好恐惧的,找准源头、从有容应对即可。

孩子讨厌书本、讨厌老师、讨厌学校,这种讨厌情绪最终付诸行动的直接表现是旷课逃学,甚至严重到一提上学就恶心头痛、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这个才叫真正的厌学!而真正的厌学,已经不是不喜欢上学这么简单了,真正的厌学和真正的抑郁一样,是一种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心理辅导及专业药物辅助治疗的。

第二,“不喜欢上学≠厌学”,不喜欢上学而成绩优秀的占绝大多数

根据我的理解和经手案例,绝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学习(包括学龄期的我自己),但不喜欢学习绝不等于厌学。

区别无非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能够较好的控制这种不喜欢学习的情绪,并坚持不渝用严格的纪律和绝对的自律强迫自己将学习变成一种固定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到底,如此这般,学习成绩的优秀、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优秀理所当然成为了习惯——优秀只是一种习惯罢了,习惯了优秀的孩子,当然会越来越优秀。

而另一部分同样“不喜欢学习”的同学,他们不能够以严格的自律、绝对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与习惯,并且越来越习惯了理直气壮用“不喜欢”这种情绪去给自己找借口、找底气,进而用“不喜欢”主导甚至主宰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行为,比如不喜欢吃米饭、不喜欢写作业,不喜欢爸爸、不喜欢上课等。到了后来,“不喜欢”简直就能比天大,因为“不喜欢”所以拒绝去做,越不去做,结果当然就会越糟糕;结果越糟糕,去做的动力就越差,去做的动力越差当然就会“越不喜欢”——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此长久积累下去,学习基础越来越差、学习方法越来越差、学习能力越来越差等来自自我的压力,再加上来自家长亲人、同学学校、社会环境的压力,“不喜欢上学”很可能就会发展成为“真正的厌学”!

第三,家长应当弄清楚:什么是“学业不良”?什么是“成绩不足”?

“不喜欢上学”与“真正的厌学”之间,最本质的距离是什么呢?家长最需要弄清楚的,一是什么叫做学业不良,二是什么叫做成绩不足。

◆什么是“学业不良”?

什么是学业不良呢?学业不良学生是指智力正常,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成绩低下,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水平,其成绩明显低于其能力应达水平(例如智商 110却总也考不及格),或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孩子。按照不同参照标准,学业不良应当有相对学业不良与绝对学业不良之分。

相对学业不良是什么?

相对学业不良是指,如果以某一个特定群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的话,这类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绝对学业不良是什么?

绝对学业不良是指,如果以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达不到教学目标者为绝对学业不良。

所以,家长应当弄清楚,自家孩子的所谓“厌学”是以何种标准、在何种情形下被定义或被贴上“厌学”标签的。就如同医生说一个人感冒了,那个人必然要有符合于感冒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症状,而这只是初步判断,并不能作为用药的依据,符合用药的依据是感冒的再细分:是风寒性感冒?是风热性感冒?是病毒性感冒?是流行性感冒?对了症,才可下药——孩子们的“学业不良”也是一样道理,对了症,才可下药。

◆什么是“成绩不足”?

什么是成绩不足呢?常规来说,是以孩子们个人能力水平为评价的参照标准,孩子的实际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其能力应达到的水平。就比如,一个各方面表现都被人们定义为“很聪明”的小孩子学习成绩却很差,这就表示他“很聪明”这个智力硬件与“成绩很差”这个学习结果之间严重不匹配,谓之“成绩不足”。

另一种特殊的成绩不足,是指孩子的真实学业成绩与真实个人能力水平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成绩确实很差,但这不是他不努力的结果,而是他努力了再努力但个人能力所限,只能抵达目前的实际学业习绩——此类孩子是有明显症候的,日常生活诸事与学习上的反应都相对迟钝而弱。对于此类孩子,家长要随时看得见并充分认同孩子的努力,不要违背客观事实强逼孩子去实现他即便再拼命也注定无法抵达的高度,要与孩子一起寻找他天性所长并尽量发挥,同时尊重学业成绩一般这个结果中孩子付出的很多努力。

第四,导致孩子个人能力与学业水平严重不匹配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孩子们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或者成绩与能力不匹配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而言由三类因素所致:

因素之一:孩子个人。

从孩子个人的角度来说,导致学业不良的可能性有五种,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学习无兴趣,二是个性太差导致的人际关系不良,三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管盲目死学,四是短期或长期的身体亚健康状态导致,五是智力优势差异。

以上这五类个人原因导致的学业不良,归而统之的话,内里本质都在于孩子学习行为所获得的内部、外部反应不同所导致,家长、学校及社会环境给予孩子不同的反应,便会引发厌学程度由轻到重、由重到轻的不同结果。

比如,有些孩子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他个人确确实实是极度努力的。然而,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获得的分数却是一次比一次更不理想。于是,在较长时间以内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以及社会的偏见,都会导致孩子们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被彻底无视——所付出的真实的努力无法被肯定,便得不到相应的理解与关怀,孩子们自我成功的愿望便不能够被满足,所能够品尝到的便只能是失败感与乏味感!如此这般时日渐久,孩子们心里就会形成“努力无价值”“我永远学不好”等自我否定式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与心理定位又会反馈甚至泛化到日常生活与学习行为中,如此这般的恶性循环便会导致孩子从积极上进肯努力的状态,慢慢滑向真正的厌学。

反之亦然,有些孩子一点一滴的努力都能够被家长和老师真正看见、真正懂得、真正肯定并真正尊重,孩子们便会将“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从而摆脱学业不良、成绩不足的泥淖,真正成为一个习惯优秀的孩子。

因素之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导致的孩子厌学,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当,或者是严重滞后于时代,或者是严重违背孩子生命成长规律;

二是家长的自身行为和榜样作用。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很多人批判这种观点,说是宿命论。但实质上不是,这是对基因遗传之外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自身行为规范以及负性榜样下孩子德行与技能被动习得的最佳写照。

三是家庭的文化氛围和亲子氛围。家庭文化氛围或亲子氛围,是指家庭内部环境的气氛与情调。“氛围”虽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它却客观的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并且严重影响着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发育和发展过程中的孩子。正向的、积极的家庭氛围能够使孩子活泼开朗、努力上进;而不整洁、不和谐、不正向的家庭氛围,则是横亘在孩子健康成长之路上吞噬生命能量的暗河。

因素之三: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方面导致孩子厌学,常规来说可能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班级。孩子所在班级的学风和班风,即班级学习小环境的整体氛围是积极上进的?或是消极奢糜的?与之相应,孩子很可能就会成为“大流”中的一员。

二是老师。老师方面原因导致孩子厌学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班主任引发的,班主任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孩子是不是喜欢上学有着决定性作用;另一种是各科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及人品师德,直接决定了孩子对待这门功课的用心程度及最终学习成绩。总之就是,教师好或不好对孩子们是否厌学是有着绝对影响力的。

三是办学。有些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方面都是有益的,能够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性氛围、奠定良好基础,也能够为教师的持续发展与积极成长铺好道路。与此相反的,有些学校单一指标的追求考试成绩,会导致教师过分看重成绩甚至以成绩论成败、定人品,从而导致师生关系过于紧张、学生学习负担过于沉重,进而使孩子们责任性、独立性、合群性、创造性等方面个性品质的成长与培养明显滞后。

孩子从二年级厌学(小学二年级厌学怎么办)

2、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得知道:辍学与辍学不一样!

正如题主所担心的,“女儿正上初二,却坚决想要去打工怎么办?”以各种理由、各种手段威逼利诱使孩子继续在学校“绝对受罪”吗?最好不要!

第一,孩子视上学为“绝对受罪”强烈要求辍学,怎么办?

如果孩子已经视上学为“绝对受罪”强烈要求辍学,怎么办?以情留人也罢,以理或以利留人也罢,你确实在短期之内留住了他这个人,但你能留得住一颗“积极向学”的心吗?不能够的!

所以吧,与其强行把孩子留在学校使亲子双方倍受折磨,还不如索性放手:想干嘛就干嘛去吧!

初二年级因厌学而辍学,实在不是特殊情况,这几乎已经形成了令人乍舌的“初二现象”——在大量辍学的初二学生中,因厌学而辍学的学生比例是63%,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辍学的占25%,家庭贫困辍学仅占7.3%。而初二学生辍学风险系数比初一高出约32%,上了初三以后还有4.2%至8.7%的学生会在毕业前辍学。

第二,家长们应当弄明白:“初二现象”式辍学,辍学与辍学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小学教育是人生金字塔最底部的夯基础阶段,那么初中教育则是孩子们人生去向被分流、被标签、被定势、被阶层的最重要阶段。考上高中的话大概率都能上大学,因为如今高考升学率几乎达到了80%以上。而初中阶段选择辍学去打工或者上职高、上技校等人数,要占全部初中生的50%左右。

概括的说,同样是“初二现象”辍学的孩子们,但辍学与辍学是不一样的,可以分为暂时性辍学、永久性辍学。

所谓暂时性辍学,是指家长和孩子有商有量、有计划、有目的的“主动辍学”,复学率可高达80%以上。

所谓永久性辍学,是指孩子对学校“绝对受罪”的生活忍无可忍之后,最终以直接离家出走、离校出走等过激方式“被动辍学”,复学率甚至不到2%。

之所以区分暂时性辍学与永久性辍学,关键的关键在于,家长们是不是确实正视过、尊重过孩子们的“厌学情绪”——我们稍微留心一些就会发现,厌学其实是一种“慢性病”。但凡“慢性病”都会有很长时间的发病期。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则完全不必走到“辍学”这一步。

就算最终走到了“辍学”这一步,但家长能够确实正视、充分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并且学会放手、有商有量帮助孩子有计划“提早实现意愿”,那么,此种辍学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辍学了,它只是暂时性的,相当于“休学”,复学率是相当高的——短暂的“歧路”之后,孩子们的人生很快又能够回归“正途”。

反之,如果家长过分控制、彻底无视或漠视孩子“厌学”这种慢性病的种种临床表现,比如孩子在较长时间之内对学习有负面情绪表现、有较大抗拒心理、消极对待学习中的一切活动、对学习的认知存在偏差等——家长以自己意愿为出发点的过度控制、无视或漠视,都会逼迫孩子由厌学进而发展为永久性辍学。

第三,家长如何应对“初二现象”式辍学?

家长要如何应对“初二现象”式辍学呢?在短期内能够见效的方法或者途径有四个:

一是:由家长主动帮助孩子“提前实现自己想要的”那个愿望,比如打工。

比如,题主家上初二的女孩,此时此刻强烈意愿、唯一愿望是“想要去打工”,那么就满足她吧。只不过,满足她“想要去打工”愿望的方式有两个:一是交给她一个完整的假期,除了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并上交生活费之外,学习上的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做;二是干脆休学,用一学期的时间让她提前体验什么叫做打工,什么叫做低年龄、低知识水平、低生存能力前提条件下打工者的生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如果没有真实体验、亲身经历为底本,就只是一个句子而已。但是,当她真实体验了、亲身经历了,她自然而然会在“继续上学”还是“继续打工”之间做出最适合于自己的最佳选择。

二是:请求班主任的帮助召开主题班会,对自家孩子学习情况进行“会诊”。

家长可以请求班主任的帮助组织召开主题班会,以自家孩子学习状况为具体案例,请全班同学多维度、多层次帮助孩子找出学习成绩不足的原因,并帮助孩子认识到初中二年级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去从业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并不符合当今时代的“用人标准”——低年龄、低知识水平、低生存能力从业,是违背社会发展趋势的错误思想!“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这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完美诠释了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兼备“技能+学历”双重标准、双重条件的人,才是“值钱”的。

在这个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时代,仅仅依靠年龄、体力等单维度指标来评估人才价值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类型的人大多数得永远被钉在生存最低线上,得一直为基本温饱而苦苦挣扎——这种境况的人,充其量只能叫做劳动力,根本就与人才不沾边。

什么是人才呢?

从自身角度而言,所谓人才,是能够真正顺应时代、从容体面挣得充足生存资源和丰厚经济资源的人。

从用人单位角度而言,所谓人才,应当是体力、智力、经验、能力、潜力同时兼备的。

简而言之,只有兼备“技能+学历”双重标准和双重条件的人,才是“值钱”的,才能被用人单位“高价”需求。

◆能被用人单位“高价”需求的人,起码得具备四个特征。

能被用人单位“高价”需求的人,起码得具备四个特征:

一要有足够的好奇心。要随时保持获得新体验、新知识和新反馈的状态,要以开放的心态与时偕行,时时学习,处处改进。

二要有足够的洞见。要有能够事事留意、时时用心、精准收集并理解新信息的能力。

三要善于参与。要能够从容自如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能够以清晰准确的逻辑进行沟通,能够有理有据说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要有勇毅和决心。在面对随时可能会来的任何挑战时,要依旧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轻易放弃。而一个只上到初二便因厌学而辍学的孩子,用人单位拒绝你铁定没商量啊——不只是因为你没有学历,更重要的是你连如此平顺安逸、无波无澜的基础教育阶段求学任务都不能够顺利完成而当了“逃兵”,这样的你要来做什么呢?即便侥幸进了某个单位,你又怎么能够胜任工作中无处不在的挑战?

三是:帮助孩子寻找“学习帮扶小伙伴”。

家长可以从亲朋好友或同事同学圈中找一个与自家孩子相对合得来、学龄段相同或相近的孩子,与自家有厌学征兆的孩子结成“学习帮扶小伙伴”。以已之长,补彼之短,在两个人彼此帮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一帮一带的正向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自家孩子用优势特长帮助对方补足短板的过程中,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会得到良好重建,而对方的优势特长则可以督促并引动自家孩子“帮学赶比超”的劲头,进一步树立更加清晰和长远的学习目标。

四是:为孩子找一个榜样。

比如自家孩子在初中就想辍学去打工,其背后的心理动机是“想当一个大企业家”。那么,家长可以积极推动并强化这个理想,在孩子常规学校学习之余,引导孩子寻找一个知名企业家作为自己的榜样,精读他们的传记,主动学习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故事,使孩子更加清晰明确的懂得:如果成为大企业家需要跨越100台阶的话,那么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学习便是这100个台阶最下面的第一个台阶;没有最下面的第一个台阶夯基础,之上的九十九个台阶又凭何实现呢——“先学知识,后当大企业家”,这才是一个中学生所应当秉持的、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正确理念。

小结:厌学要乘早——早回头的浪子比晚回头好

是的,厌学与厌学不一样、辍学与辍学不一样!当家长和孩子们确确实实将这两个问题都给磨透彻、弄清楚了,厌学不厌学的,真没多大关系——条条大道通罗马,虽然我国高速发展及信息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大为不同了,但古往今来,多少不曾正式就学的人们最终依旧能够成就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功业?区别无非是,目标的抵达所途经的道路是更加曲折还是更加平坦?是更加遥远还是更加近捷?

谁又规定生命过程的美好、生命价值的实现必须得要走那条平坦的路才算?必须得要走那条近捷的路才算?与其等到孩子上高中甚至上大学时候再以“我不要上学”来反叛既定的路,还不如乘早!爱玲先生说“出名要乘早”,我个人倒认为,最能治愈、最能周全、最能合乎当今时代背景下各种心理毛病频发的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法则应当是:“厌学要乘早!”爬得低跌得轻,反正年轻嘛,早回头的浪子比晚回头好!杀人放火吸毒等非原则性错误都可以乘早尝遍,然后坚定心志珍惜时光、从头再来加倍成长,什么也不耽误的。

简言之,当此时此刻,孩子内心深处熊熊燃烧的最迫切愿望是“我不要上学、我要去打工”,那么,请成全他们——当他们真正面对过、体验过生存的严酷,面对上学或不上学的两难选择(如果是两难选择的话),他们必然会“两害相权取其轻”!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151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上午10:22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上午10:23

相关推荐

  • 17岁的你们不上学干什么

    17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期望和挑战的年龄。但是,如果17岁的你不上学,你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在本文中,我将讨论一些17岁不上学可以尝试的事情,以及这些活动可能对你…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5月24日
  • 沉迷游戏的搞笑说说8795185127

    沉迷游戏的搞笑说说 游戏,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但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游戏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如果你的朋友沉迷于游…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7月9日
  • 中国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中国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中国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似乎并没有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孩子们经常面临许多压力,…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7月24日
  • 治疗网瘾的方法孩子游戏

    治疗网瘾的方法孩子游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游戏,其中一些人成为了网瘾患者。网瘾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学习成绩、社交能力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那…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1月24日
  •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大班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大班 大班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6月12日
  • 特别厌学怎么办孩子玩手游

    特别厌学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可能是因为学习困难, 对…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9月16日
  • 沉迷游戏的教育案例

    沉迷游戏的教育案例 2019年,一篇名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行为研究报告》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在文章中,有一个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经常在临睡前拿着手机玩游戏,甚至可以说玩到凌晨两三…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3年4月17日
  • 变形计女孩子成绩不好

    变形计女孩子成绩不好 最近,有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说的是一个叫做小芳的女孩子,她在高中时的成绩一直很差。她的母亲为了让她改变,将她送到变形计中接受变形的刺激。但是,效果并…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7月23日
  • 不要低估孩子成绩的重要性

    不要低估孩子成绩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改革,但是无论教育如何改革,成绩始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孩子的成绩不仅代表了他们的学术表现,还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6月20日
  •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 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本文将…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2024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