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一点都不喜欢学习。为了能让孩子少玩,听话,爱学习,家长开始有病乱投医。比如向专家求援,向老师求助,向优秀孩子的家长取经。结果建议采纳了,该用的办法也用了,孩子却没有转变,亲子关系反而更加紧张了。
孩子厌学确实让家长感到头疼。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呢?有人说,因为学习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所以大家一直在强调“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家长又犯了难。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厌学的根源是在孩子早期,如果家长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孩子天生就对学习感兴趣,但孩子幼年学习方式和我们成人想的却不一样。
家长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就会很难。这也就是告诉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处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考虑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行为特点,只有和孩子达成某种默契,才能使孩子喜欢学习的天性发挥出来。比如孩子喜欢玩,好奇心强,习惯问为什么。家长可以把孩子这些特点利用起来,只要经过细心观察,认真配合,总能找到突破口。
孩子玩和学习看似是对立的,如果家长引导得好,玩和学也能相得益彰。有这样一位家长,他培养孩子学习兴趣非常成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孩子两三岁时,他就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博物馆、公园去玩。
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家长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恐龙。这时,家长就给孩子提供有关恐龙方面的玩具,也买一些关于恐龙的绘本,看恐龙科普光碟。
半年以后,家长又启发孩子:“后来恐龙怎么没有了呢?”然后又带孩子去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看史前生物的进化和消亡。
就这样,又过了半年,家长又启发孩子:“恐龙在哪些地方生长和消亡的呢?”之后引导孩子看地图、研究地图、地形和生物关系。
再过半年,家长又启发:“恐龙灭绝后什么生物出现了?”接着开始给孩子买生物类的书。后来,家长根据孩子不同阶段对知识的需求,通过循循善诱的方法,不断引导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
由于孩子对恐龙感兴趣,本身渴望了解更多有关恐龙方面的知识,家长就因势利导,设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积极给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学习的资料。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不会排斥,还会乐于配合家长深入学习了解。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孩子学习的兴趣被激活了,从中不仅仅了解了恐龙的相关知识,还借机学习了很多其它知识。
就在孩子5岁多的时候,家长又引导孩子研究人类的起源,带孩子去爬长城,游历古迹。孩子6岁时,家长开始引导孩子对人类历史感兴趣,并且带孩子去游览古都和历史遗迹。这时,孩子要求多认字,自己去看书,从而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孩子已经9岁了,自己可以看世界历史书,有时还讲给家长听,有观点,有逻辑,表达能力特别强,写作文自然也不在话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这样培养出来了,这也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小时候学习兴趣的培养,更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玩,只有孩子玩起来,家长才知道孩子兴趣点是什么。
首先,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家长照看,多数情况下,家长都是陪孩子在家,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孩子所见所闻太有限,而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玩具,这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因此,家长有时间就要带孩子走出去,大千世界,好玩好看的东西会让孩子目不暇接,孩子有感兴趣的,就会向家长提出来。家长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后,就要有计划地引导,从而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其次,家长不要轻易批评孩子。有些时候,孩子喜欢玩土、玩沙、玩泥巴,甚至弄得灰头土脸,衣服也脏了。家长发现后,可能会非常生气,对孩子进行劈头盖脸的责备,这很有可能把孩子的学习兴趣扼杀了。
假如家长正确引导,意义就不一样了。就拿孩子玩泥巴来说,家长可以给孩子买橡皮泥,这样既卫生,又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以这个为引子,逐渐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最后,家长要当孩子的伯乐。家长既然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担子自然不轻,当老师不容易,成为孩子的伯乐更难。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家长虽然和孩子朝夕相伴,但有些时候未必了解孩子。家长如果不能成为伯乐,孩子后续的成长和学习,就可能暴露出各种问题,到那里再解决时,就会显得非常棘手。而孩子到了叛逆期,家长可能就驾驭不了了。
总之,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家长只有在孩子身上投入一定的精力,用心去思考和摸索,才能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要明白,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也不是心血来潮时的怒吼,而是渗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