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中年老母亲聚会,说起前阵子看到的一条新闻。今年双十一前夕,山西一个初三孩子的妈妈,因为女儿厌学、叛逆、抑郁、成绩下滑,跟孩子争吵之后,在凌晨时跳楼自杀。据说孩子小学时成绩优异,是以全校总分第二的身份入学的,妈妈是个医生,是个非常能干的女人。
总听说孩子不堪压力而轻生,像这位妈妈一样因为孩子成绩不佳而自己跳楼的,倒是少见。唏嘘一阵后,闺蜜却说:“其实,我挺理解她!”
据闺蜜说,自从上个月参加了孩子的家长会,自己一给上初中的孩子辅导功课,就立即处于焦虑狂躁的状态。
其实她儿子的学习成绩不差,之前年级排名总在前三十。这次月考出现了些失误,但总体也还算正常。可是当所有老师、年级主任都要求家长们关注孩子的学习,并给家长们布置了一堆任务时,闺蜜开始觉得孩子成绩下降是自己没盯住,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于是,她开始放弃佛系养娃的方针,每晚检查孩子的作业,每天额外给孩子再找些题目,帮孩子整理错题本等等。结果孩子的成绩没见上去,亲子关系却越来越紧张,虽然还没吵起来,但几乎每天都要跟孩子生个气。
一直到前两天,跟老公私下讨论孩子学习时,闺蜜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我觉得孩子成绩下降,都是我的错!
“我只是经历了孩子成绩的正常波动,都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更何况那位妈妈面对的是孩子厌学、抑郁!“闺蜜说。
选择自尽的山西妈妈、失声痛哭的闺蜜、跟许多焦虑妈妈一样,都陷入了同一个怪圈,她们认为孩子的成绩是自己的责任,如果孩子成绩不好,那么说明自己教育失败,是个失败的妈妈,甚至预示了失败的人生!
学习成绩究竟是谁的责任?
每次谈到这个话题,网友的留言总能吵起来。
“我要是会教,还需要老师吗?孩子学不好,难道不是老师的无能?“
“你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管,全指望老师吗?老师一个人要管好几十个孩子,管得过来吗?“
我也是个妈妈,上次月考之后参加了家长会。老师表彰优秀的、进步的学生,表扬跟老师紧密配合的家长,宣传家长监督孩子学习的事迹,强调孩子没有自控的能力。最后还给家长们安排了任务,要求回去监督孩子期末复习。
恍惚间我也被带跑了几天后,突然醒悟: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变成我的工作绩效了?
我们必须明白,对学习成绩负最主要责任的,既不是家长,也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
我们内心的焦虑、跟孩子的冲突,往往是因为没有把这个关系与责任理顺,要么把这个责任推给老师,认为孩子成绩不好,就是老师教得差;要么把责任内化,认为都是自己没教好,才导致孩子成绩糟糕。
但当我们希望改变现状的时候,又会发现,我们自己能做的太少了。
课要孩子自己上、作业得孩子自己写、知识得孩子自己学,家长能做的除了花钱给孩子不停的报班以外,大概就只剩下苛责和监视了。
更糟糕的是,当我们把提高学习成绩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孩子就没责任了。他们只负责“听话”,一边依赖你帮他安排好一切,一边又觉得被束缚,想方设法的叛逆,跟家长对着干!
“孩子学习被动”,这样的恶性循环,恐怕是许多家庭的常态。
摆正位置才能“主动学习”
家长们总是觉得孩子学习太“被动”,那是因为他们并不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儿。那可能是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待,但就是跟自己关系不大。这样想的孩子,不可能主动学习。
而要让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需要家长从成绩的“主要负责人”位置上退下来,让孩子学着为自己的成绩负责,而且这件事儿是越早越好。
就像公司一样,负责人的变化,一定会因为交接产生业务波动。孩子刚开始学着为自己负责,犯错误也是难免的,但渐渐的,孩子就知道,父母不再是他的“闹钟”,有些事儿是必须自己“惦记”着才行。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到了中学,担心一下子放手,成绩的波动太大。不妨先从一件件小事儿开始放手,比如从早上让他自己定闹钟开始,到回家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再到几点睡觉,让孩子渐渐学会掌握主动,思考自己的学习状态。
许多家长也许开始担心,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就这样放任不管,岂不是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
让孩子自己负责任,并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不要越俎代庖,管那些真正需要家长干预和帮助的地方。
1、学习方法的建议
跟成年人一样,孩子也有惰性。所以许多时候,他们需要父母来一些“他控”的力量帮忙。但如果“他控”的力量太强,孩子的“自控”力量就会退居二线。
小宇妈妈针对孩子数学的问题,准备了一些题目。然后她把题目的页数标记出来,写了一个清单留给孩子:期末成绩要80分以上,还需要练习***题目;90分以上需要练习***题目。
孩子放了两天没管,但最终还是在考试前把这些练习完成了。
当然,也有孩子会直接无视这样的学习建议,那要么代表孩子认为学习成绩对他来说不重要,要么代表孩子已经完全放弃自己,害怕自己即使努力了,仍然无法取得好成绩。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父母跟孩子认真沟通,看看究竟是理想出了问题,还是信心出了问题。
2、保护孩子的信心
哪怕仅仅一次考试的失败,老师的某一句伤人的指责,也可能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认为自己没天赋、没希望,他就不再努力,破罐破摔了。
对孩子而言,家庭教育最需要做的,并不是给孩子报许多补习班,而是要随时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出现成绩下滑等情况的时候,及时跟老师沟通,找到知识漏洞,让孩子及时补上。
对于已经丧失信心的孩子,不要再跟别人比,给他们制定“进步1分”的目标,踏踏实实的把简单题目和中档题目做会。
越是那些信心不足的孩子,越不能批评。发现任何一点进步,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这才是提升孩子自信的正确途径。
3、树立理想
许多家长认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树立理想太早了。恰恰相反,只有理想明确,孩子才有动力学习。曾有老师在道法课上问初中学生: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们的回答大多是:上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孝敬父母。
这显然是他们父母的梦想,而不是他们自己的。
孩子没有自己的理想,他们学习只是为了父母而学,学习的动机就是被动的,又如何主动学习?许多孩子在父母的监督下成绩优异,但是到了大学反而变得迷茫,有些沉溺游戏放弃学业,有些甚至走向抑郁、轻生的悲剧。
早早帮孩子树立理想,不但是帮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也是帮他们找到生活的出路。比如一个喜欢汽车的孩子,他成绩好可以学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等,成绩不好可以学机械、修车等等,甚至未来工作也可以做汽车的相关行业。
这样的理想足以让孩子自食其力,面对学业、工作中的各种挑战,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这不正式父母们希望看到的吗?。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