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父母对孩子的感情,相信很多人脱口而出就是一个“爱”字,打是为了爱,骂也是为了爱,很少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其实是源于父母的无力,是一种无计可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表现。
今年的这个春节不一般,大家都在网上拜年,爸爸和表姐在视频上聊天时,说起孩子的问题。表姐很无奈地说:“这孩子,以前学习还行,现在是怎么催都不愿意看书、写作业,经常打他,也没变化”。
爸爸年纪大了,听不得打孩子,劝姐姐别打,好好说。姐姐摇摇头发愁地说:“打都不管用,说就更不管用了”。
记得有一次有去姐姐家,外甥在写作业,姐姐过去一看,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姐姐脸色立马变了,直接撕了,让重写,孩子怯怯地抬头看看妈妈,想说些什么,又低下头,继续写。
说起教育孩子,很多家长的思想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想法就是吼孩子,打孩子,觉得这就是管教孩子,这就是尽力了。为了让孩子未来有点出息,我们真是一刻都不敢放松,对待孩子,像是进入了备战状态,一点一点地训练,让孩子变成我们理想的样子。然而,却忽略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可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吼孩子,会使得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变差
一位朋友说,看见现在的孩子挨打,就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写作业本来是会写,但是爸爸站在他跟前板着脸一问,他脑子里就一片空白,结果爸爸一看啥都不会,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要不就是打,本来学习还挺好的,后来就厌学了。
相信很多人回想小时候时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受到外界威胁的时候,原始大脑会进入紧急战斗状态,先控制身体,大脑皮层理智的部分就会选择回避,使我们采取一系列行动,可能是吓呆、战斗或者逃避。
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 A.Teicher,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儿童在幼年受到家长的言语暴力,常年累积下来会造成儿童的脑部结构产生变化,导致语言理解能力变差,影响言语智商。
2009年,Teicher教授的团队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分析了一些年轻的成年人,这些人在小时候都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研究发现他们的韦尼克区,也就是主要负责理解口语的区域,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而这两个区域之间的关系是,连接越少,一个人的言语理解能力就越差。
经过测试,这些小时候经历过语言暴力的人的言语智商有112分,而没有遭受过语言暴力的人的言语智商是124分,也就是说父母的语言暴力,影响了他们的语言潜能,使他们的言语智商没有发挥到正常水平。
2018年,Teicher教授和他的团队再次发现,那些从小就经常遭受父母吼叫的孩子,他们的海马体和胼胝体的某些部位的体积减少,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记忆力不行,作业记不住,课文背不下的原因。
因为这里说的海马体,是人类记忆形成的关键,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发现,父母的语言暴力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变差,学习能力下降。
吼孩子,会使他们变得懦弱
许晓说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的吼叫。只要她做的不对,妈妈就会吼她:“和你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还是这样!”渐渐长大后,她也顶嘴,但每次都被妈妈用很多理由压回去。
现在的她从来不敢和别人吵架,只要对方声音大一些,自己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脑子顿时就反应迟钝了。因为从小被妈妈压制惯了,面对强势的人情不自禁地就会害怕。
孩子从小在父母吼叫的环境中成长,内心会产生一种深深地恐惧感,渐渐的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会担心被骂而选择回避,即便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也会显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后遭到吼骂,甚至在遇到事情时不敢做出选择,这种内心深处的恐惧感,导致孩子变得懦弱。
一个懦弱的孩子是我们要愿意接受的吗?相信没有哪个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和别人相处时唯唯诺诺。我们真的应该摒弃这种吼叫的育儿方式了。
放弃吼叫,理智育儿
看了上文,相信很多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了。但同时也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自家孩子连简单的题都不会时,内心充满了焦虑。其实,我们普通人的智商,都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还是后天的环境。所以,孩子不会,其实不怪孩子,而是与我们给他们创造的成长环境有关。
1、倾听孩子的心声
中国的亲子关系,多数是相爱相杀,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其实是家长想掌控一切。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难处,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和孩子进行沟通,帮助且引导孩子成长。
2、 接纳孩子不完美,合理期待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见不得孩子有不优秀的地方。可现实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指望孩子十全十美。
而是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待,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糟糕了。
3、 学会给自己冷静的时间
孩子调皮的时候,会发脾气是正常的,我们都不是圣人,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东西,面对孩子的调皮,我们可能会一下子火冒三丈,但请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让自己冷静一下,或者去别的卧室,或者先离开孩子,让自己缓缓,等情绪稳定一点再和孩子沟通。
学员群有位妈妈说,她有几次跟孩子因为一些小事,一度关系紧张到边缘。差点忍不住了,但最终还是选择先静下来,等等再说这件事。孩子在一旁摆弄积木,而她则开始准备晚餐,等吃完晚饭,好像一切也没那么糟糕了。
睡觉前跟孩子聊起来白天的事情,他搂着妈妈说:“妈妈,我惹你生气了,原谅我这个小孩吧!”
你看,当我们彼此都退让一步,或许结局比想象中还要好,不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给它冷静的时间,你和孩子的关系,也能迎来新的篇章。
写给家长朋友们: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指出:“人类的大脑生来更关注危险和消极的事物。”当我们一直吼叫孩子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多余精力去用来学习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更聪明,让我们一起改变下育儿方式吧!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