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热播剧《亲爱的,热爱的》《全职高手》的主角,都是从事电子竞技的工作。男主角“韩商言”和“叶修”成了突破了电竞行业次壁元走向大众的“现男友”“斗神叶修”。“高薪电子竞技人才缺口200万”的新闻,这几天也持续停留在热搜上。
这让不少年轻人“扬眉吐气”——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终于走到阳光下、聚光灯下。而之前,电竞几乎是“打游戏”“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围绕着电竞的是误解、指责和无休止的争论。
这个夏天,为电子竞技正名、获得主流社会认可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是这样吗?
正名
没能被正视,一直是电竞行业的痛点。
即使到了9102年的今天,在热播剧的评论留言区,仍然会发现一种获得几百个赞的另一种声音:游戏害孩子不浅,电竞更是无稽之谈。
电竞一直饱受争议,很大程度是源于行业发展泛娱乐化、门槛低、低龄化——一些孩子在网吧里不分昼夜,张口闭口污言秽语,甚至患上网瘾。作为新兴产业,电竞发展早期对从业者并未设置门槛和职业规范。很多电竞选手从草根游戏爱好者中选拔,在网吧训练,游戏和职业之间缺乏界限,电竞团队管理混乱。
面对批驳,电竞行业一直在“声嘶力竭”地自证:电竞 ≠打游戏。如今,靠着热播剧、电子竞技获奖、电子竞技被命名为新职业等大好势头,痴迷电竞的年轻人还忙着澄清,电竞是普通人可以从事的职业,但电竞业拿高薪不容易,成为顶尖的电竞选手跟成为顶尖职业运动员一样需要艰苦付出。
电竞行业的正名之难,在于必须回答家长的三大历史疑问:
1
电竞到底是不是体育?
2
怎么解决以测试电竞天赋之名堂而皇之地沉迷打游戏?
3
规范的电竞选手什么样,前途在哪?
成长
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最有潜力的电子竞技市场,预测未来五年电子竞技员人才需求量近 200 万人。
电竞被正式认可为一种职业,至少有两个前提:相关从业人员和市场规模足够壮大,产业基础具备职业化的前提;电竞不再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
早在2003年,电竞就被体育总局确定为第99个运动项目。2017年《英雄联盟》的总决赛登陆体育圣地鸟巢,现场座无虚席。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上,电子竞技将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出现。最近几年,围绕电子竞技衍生的特色小镇,更是被当作地方的重要产业来孵育。
电子竞技被收录为新职业、走到聚光灯下,意味着将会有相关的就业政策、职业培训、准入门槛。
事实上,电竞已经在正在成为高门槛、高投入的行业。
很多电竞战队都有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电竞选手的生活状态和职业运动员并无二致。
打个比方,《愤怒的小鸟》,普通玩家的这一关过去了,或许是凭借运气,或许是拿捏得当,但身为一名职业的电竞选手,则不容许这样的“奇迹”只发生一次。每天“长达15个小时甚至更长的训练”、看得见“凌晨4点的城市”、职业病缠绕……这些才是电竞选手的生活日常。
这就是游戏和电竞的区别,也是娱乐和职业的区别。
电竞跟职业体育一样,面临着年龄的残酷淘汰,职业生涯只有短短的三到五年。在《全职高手》里,25岁的叶修刚刚赢下冠军,就被俱乐部老板逼着宣布退役。对普通人来说,25岁是职业才刚刚开始。而电竞行业,超过30岁的职业选手屈指可数。
且电竞职业选手很多是学霸。举几个比较出名的:游戏主播“女流”,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北大硕士;知名电竞女解说“小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LOL主持人“余霜”中国传媒大学双语主持毕业;LGD俱乐部的缔造者“伍声”是浙江大学的高材生……可见门槛之高,竞争之激烈。
规范地发展,规范地育人,是电子竞技最好的正名之路
正视
为电竞正名,不等于为沉迷网络游戏正名。
以为电子竞技成为光明正大的新职业,网络游戏就可以从娃娃抓起了,而沉迷游戏被当做冠冕堂皇的体育竞技梦想,用电竞产业为沉迷游戏背书的想法,这些都是巨大的错觉!
对游戏厂商和家长来说,该有的防沉迷机制,依然是绝对的底线。过度宣扬打游戏的成功之道,也是为青少年灌输“毒鸡汤”。
可以期待,电竞有望得到规范化的发展,从业者也要以更专业的态度和体育精神来珍视这项新兴职业,只有从为社会为自己创造实在价值,电竞才能真正从底色上为自己正名。
正如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改变了影视、娱乐、休闲、体育行业一样,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领域融合多元化和传统因素,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鼓励而不是阻止新一代选择自己的未来,给予其更多的爱和宽容,我们的社会才会迎来更多的阳光与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