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学习,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有个初中孩子的妈妈诉苦:“孩子自从上了初中,每天回到家就捧着手机玩游戏,一个星期也和家里人说不上几句话。老师反映说他上课走神,作业不写,成绩下滑得厉害。老师管不了他,差不多快放弃他了。”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不爱学习呢?
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懒、笨、不求上进,却很少有人会反思自身,审视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环境问题。
事实上,每个厌学的孩子,背后都有深层的原因。
因为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讨厌学习的,假如去幼儿园看看,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所以说,厌学是个“人为制造”的问题。
心理学认为,推动一个人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内在动机。孩子不爱学习,则是内在动机不足。而每个人的内在动机,都取决于3种心理需求。
归属感
所谓归属感,其实是关系需求。孩子希望的关系是,无论自己学习好坏,都能得到别人的爱、尊重和接纳。
但有些父母,他们开口闭口都是学习,孩子成绩好就大力夸奖,成绩不好就责骂嫌弃。这种情况下,学习就成了孩子获得关爱的砝码,带着这种负面情绪,学习兴趣肯定会降低。
在学校里,很多孩子也难以找到归属感。有个初中的孩子,他的好朋友开生日聚会,请了很多同学,却没有请他。为什么?不过是因为朋友的父母看他学习差,担心孩子被带坏,不思进取,所以唯恐避之不及。
成绩差,就没有参加好朋友生日聚会的资格吗?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很多差生都有过人格层面被歧视的经历,他们不仅会遭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连老师都看不起他。
如此一来,他们在厌学路上渐行渐远,不只是因为繁重的学业压力,更多的是自信、自尊被剥夺。
自主感
可能很多人有过体会,孩子本来对英语挺有兴趣,但自从老师制定任务,让他每天学完拍照打卡,孩子的兴趣就锐减。
究其原因,终归是打卡这种行为让孩子觉得“我是为了老师才要学英语的”,自主性被破坏了。
对孩子来说,如果学习就像是用绳子绑住手,每天听从命令被乖乖地拉着走,那他可能就离挣脱绳索、偏离轨道不远了。
胜任感
当人们相信自己能成功时,才会去为之努力;反之,没有人会为做不到的事情白费力气。
学习也是如此,当一个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学好时,他就不会想去学习。
云里雾里听着课,拿着垫底的成绩单,在学习中,他只能体会到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自尊心被一次次践踏,所以,放弃学习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逃避方法。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关键的转折点,比如幼升小、小升初的学校环境变动,会带给他们较大的心理波动。
如果父母没有及时给予理解和支持,甚至还指责、打骂或漠视,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变得厌学。
那些孩子在学习上失去了自信、自尊,便会转向恋爱、游戏、动漫……那些能带给他关心、尊重、成就感的地方。
有的家长,他们会把孩子送去戒网、没收手机、控制孩子的人身自由。
结果,孩子只会越来越厌学。因为孩子心里需要的东西,仍然没有得到。
孩子厌学了,怎么办?
那么,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厌学了,该怎么办?
01
回归父母的角色,提升孩子归属感
要理解孩子厌学,是他遇见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他需要的不是制裁,而是援助。
父母要回归到父母的角色,不能因为学习问题,就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那样的话,孩子就没有了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
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你会支持他、信任他,无论他现在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
这种归属感,不是今天我对你好了,明天你总该听我的话了吧?今天我理解你了,明天你总该去上学了吧?
要想到更远的未来,才能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当孩子感受到父母不着急,不催促,他反而会慢下脚步,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
02
放下焦虑,给予孩子自主空间
孩子厌学,父母痛苦的是什么?当然是对孩子未来的焦虑。要想减轻这种焦虑,很多家长的思维是改变孩子,让他好好学习。
于是,我们就陷入了对孩子的过度管教之中,这也成了很多孩子失去自主感、进而变得厌学的原因。
孩子越是厌学,父母越是觉得“我的孩子不会自己安排事情,不催促根本不会主动去学习”,如此陷入恶性循环。
主动学习需要自主感,自主感则是让孩子感到这件事可以由自己决定。
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感,并不是说父母什么都不用管,而是对于孩子自己能处理、能做到的事情,让孩子自主决定,对于孩子没能力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要让孩子有参与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一边不相信孩子能做好,一边又抱怨孩子做不好。
实际上,给了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你才能看到他被隐藏的能力。
03
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增加自信心
学习可以有快乐,但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太多的孩子讨厌学习,就是因为无法克服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要么选择放弃,要么只学能轻松学会的内容。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作业不会做,就立刻去给孩子讲解题思路,然后让孩子照着做。这样虽然解决了孩子的一时之难,但他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从头到尾更感受不到任何价值感和成就感。
更聪明的做法,是家长把困难分解,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又一个小困难,如同上台阶一般,孩子的价值感和胜任感会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建立起来。
杨绛先生曾说:“好的教育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它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当孩子能够从学习中收获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主动学习的意愿就会增加。
当学习从非做不可的事,变成想要去做的事,孩子就会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0737.html